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赏析二

赏析二
这首词是姜夔在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的荒凉景象后写下的。词的开头以描述扬州昔日的繁华之处为起点,但以空城的形象作为结尾,展现了今昔盛衰之感。

词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句,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景象。这里的“春风十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春风拂面,而是借用杜牧的诗意,使作者联想起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从而更加凸显了今日的衰败景象。

“胡马窥江”一句描写了金兵的劫掠已经过去,但“废池乔木”仍然让人厌恶谈论战事,可见当年的战祸有多么严重。这里的“犹厌言兵”四字,包含了无限的伤乱之意,是其他言辞所无法比拟的。

“清角”一句不仅增加了凄凉之感,而且暗含了许多曲折。下面有同仇敌忾之心,但上面却没有抗金北伐的意愿,因此清泠的号角声只能徒然响彻在兵燹之后的空城中。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展开了对过去的怀念。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一直广为人知,但如果他再次来到这里,必定无法吟唱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前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和他曾经徜徉过的二十四桥。桥边的芍药花虽然依旧美丽,却无人欣赏,显得十分落寞。

整首词中的“二十四桥”一句,更加精致而凄凉,令人心碎。萧德藻认为这首词有着黍离之悲,表达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诗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写景抒情忧愤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