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评解

评解
姜夔的这首自度曲是他十七首自度曲中最早写的一首。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是纪行,下片是志感。在岁末时节,他引用了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并不是真正指的春天的风景,而是让人联想起昔日扬州路上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繁华景象。他将“过春风十里”与“尽荠麦青青”进行对比,正是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之情。杜牧的扬州诗一直以来都很受欢迎,后人常常通过他的诗来了解唐代扬州的风貌。姜夔在这首词的下片中以杜牧的诗作为历史背景,将昔日扬州的繁华与眼前战后的衰败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的心情。姜夔当时二十二岁,正处于风华年少的阶段,他可以将自己与杜牧相比,但是面对屡经战火的扬州,即使内心充满了风情,也无法抵挡伤离念乱之情的侵袭。这首词以艳丽的语言写出了悲伤的情感,可以说这是这首词的一个特点。作者并不是追求杜牧的放荡生活,而是通过表达自己当前的悲伤之情,所以不应该过多地责怪他。


诗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写景抒情忧愤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