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的创作背景是秦晋两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在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的背景下,秦国不满于晋国的霸主地位,有野心称霸中原。而晋国曾经与秦国结成“秦晋之好”,但随着秦国的崛起,两国关系逐渐紧张。

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意图打破郑国与晋国的联盟。然而,郑国的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使得秦穆公不得不单独从郑撤兵,但留下杞子等三人守卫郑国,以防止晋军的进攻。尽管如此,由于晋文公曾受过秦国的恩惠,两国关系并没有立即破裂。

然而,在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毫不犹豫地出兵袭击郑国,引发了这场被称为秦晋崤之战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发生,使得秦晋两国的关系彻底破裂。

为了记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左丘明创作了这篇散文。通过散文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秦晋两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其中涉及的各方势力和人物的角色和行动。这篇散文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当时政治局势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诗文: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历史故事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