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1071年,当时苏轼已经36岁,担任杭州的通判。在他前往杭州的途中,他经过了镇江,并且前往了城外的金山寺。在寺庙里,他拜访了宝觉和圆通两位长老。两位长老非常热情地款待了苏轼,让他感到难以拒绝。因此,苏轼决定在寺庙中过夜。在半夜的时候,他得以观赏到江上的夜景,这让他的思绪飞扬。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诗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思乡乡情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