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的赏析

赏析
《杂感》是黄景仁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中的几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不平和愤慨之情。

首联中,诗人直接点出了本诗的基调,他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也无法自抑。诗中的“只”字仿佛是自嘲,实际上是对这个世界的不满的发泄。诗人认为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他说自己的禅心已经沾满了泥水,不再随春风狂舞。他的生活像飘荡的蓬草一样不稳定,被命运拨弄,没有了轻狂的念头。他的诗歌中的慷慨激昂之气也被消磨殆尽,只得到了负心汉的名声。

在颈联中,诗人更是狂放愤慨,他认为世上的大多数人都只配被人用白眼看待,就像当年的阮籍一样。他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这句话既是自嘲,也是对社会的警醒。

尾联中,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诗多而说愁,成为谶语,就像春鸟和秋虫一样要作声。他认为不仅仅只有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也是一种自然。这句话传承了前面的愤慨之气,再次将诗人内心的不平推至高潮。

总的来说,黄景仁的《杂感》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不平和愤慨之情的诗歌。诗中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不满,表达了他对世界的不平之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短暂而艰苦的一生,以及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文: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相关标签: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