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逢,字陶臣,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出生年份不详。他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中进士,后历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位。
薛逢以才华自傲,言辞激烈,常常与权贵意见不合,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他的诗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占据了一卷的篇幅。此外,《旧唐书》卷一九零和《新唐书》卷二零三中也有关于薛逢的传记。
关于薛逢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文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差同学当宰相,不负众望真可惜”。这句诗语直接讽刺了杨收的晋升,同时也表达了薛逢对自己被阻挠的不满之情。
薛逢的才华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他在文学和谋略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然而,由于他的高傲性格和对同学的轻视,他在仕途上遇到了很多阻力。刘瑑和杨收都是他的同学,但他们却在仕途上超过了薛逢,成为了宰相。这让薛逢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利用。
刘瑑担任宰相后,有人向他推荐薛逢担任知制诰一职。这是一个很适合薛逢的职务,可以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刘瑑却以薛逢没有担任过州县官的经历为由,拒绝了这个推荐。这使得薛逢无法得到他应得的机会,他的才华被束缚住了。
薛逢的遭遇并不止一次。他在进士考试中成绩最好,但却没有得到与成绩相符的晋升。杨收成为宰相后,薛逢仍然没有得到提升。这些事情让薛逢感到不平,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讽刺。
薛逢的遭遇让人感到惋惜。他的才华和能力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利用,但却因为自身的性格和与同学的关系而受到了阻碍。这也提醒我们,在仕途上,不仅要有才华和能力,还要懂得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为自身的性格而受到阻力。
薛逢轶事详情»
薛逢,唐代文学家,出生于山西永济。他在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考中进士,成为辛酉科崔岘榜的第三名。薛逢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来被崔铉招为从事。崔铉恢复相位后,任命薛逢为万年尉,直接管理弘文馆,并且多次晋升他为传御史、尚书郎和秘书监等职位。
薛逢年轻时才华出众,文词俊拔,言辞激烈,抱负远大。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腾达的机会。当他参加进士考试时,与彭城人刘蠪关系很好,薛逢经常嘲笑他,因为刘蠪的才华不如他。然而,到了大中末年,刘蠪却官运亨通,手握权柄,而薛逢却一直不如意。有人推荐薛逢担任知制诰的职位,但刘蠪却利用老规矩说薛逢没有担任过州一级官职,因此不能担任知制诰。薛逢只能去任巴州刺史。后来,沈询、杨收、王铎相继成为将相,他们都是薛逢的同年进士,但薛逢的文才要优于他们,却始终没有得到仕途的机会。杨收成为相之后,薛逢写了一首诗:“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凤偶时皆端圣,潜龙无水通神。”杨收听说后非常嫉恨。薛逢又被迫离开京城,担任蓬州刺史。杨收罢免相位后,薛逢才得以入朝,担任太常少卿。然而,当给事中王铎成为相之后,薛逢又写了一首诗:“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轻。”王铎也对他怨恨不已。薛逢依仗自己的才华出众,言辞偏颇,常常说一些人不愿意听到的过去的事情,因此招致了朝中人的反感,被视为另类。
另外,史书还记载了薛逢以抱病之躯赴朝的情景。当时正值进士科放榜,进士们依次而行,满朝人都羡慕地注视着他们。前面引路的官员看到薛逢衣衫破旧,就责备他说:“躲开!躲开!”薛逢感慨万分,对其中一个人斥责道:“你开道的时候不要以衣着打扮取人,老太婆在十几岁的时候,也曾经擦脂抹粉。”这个人尴尬地笑了笑。
总的来说,薛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但他的仕途却一直不顺利。他的言辞偏颇,常常说一些不受欢迎的事情,因此在朝中被视为另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仍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赞赏和羡慕。薛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流传至今,为后人所称道。
薛逢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