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不要吹奏开元时期的旧乐章,乐章中的歌曲让人愁断肠。
邠王宴乐玉笛呜咽之音持续到三更时分,虢国夫人的金车香飘十里。
自安禄山发动叛乱以来,兵连祸结,汾阳王郭子仪从此征战疆场。
中原的良马早已被搜求殆尽,如今沙苑只剩下一片萋萋芳草,再无牧马。
注释:
开元后乐:指开元以后的音乐,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所谓“开天盛世”的官廷音乐。
邠(bīn)王:即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之子。唐隆初封邠王,开元初累为州刺史,游猎酣乐不领事,本传称其“高歌击鼓”,而未言吹笛事。按玄宗兄弟有宁王,善音律,杨贵妃曾窃其玉笛吹曲。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邠王玉笛”,盖泛言侯王宴乐,不必指实。
虢 (guó)国:指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
金车:装饰华美之车。
犬戎:周代西方少数民族。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犬戎曾攻入周朝京城。这里借指胡人安禄山攻入长安事。
蓟北: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作乱,范阳郡治在河北蓟县,因有此称。
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禄山叛乱有功,封汾阳郡王。“老汾阳”,指其长期征战,岁月销磨于疆场之中。
沙苑:在陕西大荔南洛水、渭水之间,地多沙草,宜畜牧,唐时曹于此置沙苑监,管领养马事。
草又芳:暗示已无牧马。
《开元后乐》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756年,当时唐玄宗的统治受到了安禄山的威胁,安禄山攻入了长安,迫使玄宗逃到了成都。大约八十多年后,即公元841年,薛逢这位作者考中了进士,有机会听到了宫廷音乐。在听到开元乐的时候,他回想起了开元时期的盛况,对唐朝的衰落感到惋惜和叹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开元后乐》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开元乐为起点,揭示了唐王朝由胜转衰、安史之祸的原因,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现状。全诗以“悲愤”为主题,通过勾连各句,将四联诗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展现了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表达了不要再演奏那些过去的乐章,那些回忆只会让人心痛。想到那辉煌的时代,与此时的兵荒马乱形成鲜明对比,真是悲从心起。
颔联“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通过比较两个场景,揭示了王室后孙的软禁生活,他们生不如死,连在三更时分都无法入眠,玉笛声哽咽,令人感动。而虢国夫人的车马则是贴金镶钻,象征着开元时期的物质糜烂,暗示了当朝者和宠臣们的逍遥生活。
颈联“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揭示了安禄山的胡人背景,他们在蓟北筑城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叛变。而汾阳王郭子仪则长期征战,岁月在战场上消磨。
尾联“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诗人忧古思今,看到凄惨的情景,不禁感叹。战事连连,中原的男儿被抓去当壮丁,连骏马都被搜求一空。岁月流转,沙苑之战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切都过去了,意义也不过如此。只有青草依然生长,其他的都转瞬即逝。
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开元乐讲到音乐这个题目,展现了唐代兴衰的感受。这种写法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使诗歌更加有力。
《开元后乐》赏析详情»
薛逢,字陶臣,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出生年份不详。他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中进士,后历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位。
薛逢以才华自傲,言辞激烈,常常与权贵意见不合,因此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他的诗作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占据了一卷的篇幅。此外,《旧唐书》卷一九零和《新唐书》卷二零三中也有关于薛逢的传记。
关于薛逢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文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提供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