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葛长庚的照片
葛长庚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出生于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擅长书法、绘画和诗词。

在书法方面,白玉蟾善于篆、隶和草书,他的草书作品如龙蛇飞动,充满了生动的动感。他的绘画特长是竹石和人物,他所画的梅竹和人物形象逼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白玉蟾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文词清亮高绝。他的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

他的著作《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是一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的著作,独树一帜。这部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白玉蟾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包括《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海南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他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白玉蟾于1229年去世,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传奇

白玉蟾,又名葛长庚,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公元1206年春,白玉蟾只有十二岁,就前往广州贡院参加童子科考试。当时的考官是韩世忠,他出了一道题目叫做“织机”。白玉蟾当场作了一首诗:“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织机的深刻理解和想象力。

白玉蟾的师傅是陈楠,他们相互陪伴,流浪各地,并且白玉蟾从陈楠那里学到了许多道法。嘉定五年,陈楠在罗浮山临终前嘱托了一些事情给白玉蟾。白玉蟾游历于罗浮山、武夷山和龙虎山等地。他时而蓬头赤足,时而戴着青巾穿着野服,他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有些古怪,“或狂走,或兀坐,或整日酣睡,或整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

白玉蟾在嘉定中(公元1134-1229)期间,曾受到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并且被命令建造太乙宫。嘉定十年,他收了彭耜和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白玉蟾“为国升座”,主持国醮仪式于洪州玉隆宫,后来又在九宫山的瑞庆宫主持国醮。十五年,他前往临安,并且上书陈述天下事务,但是被阻止上达,于是他醉酒后执意逮捕京尹,结果一晚上后才被释放。然而,一些臣僚上报称他以邪术迷惑民众。从那天起,白玉蟾就不知所踪了。

白玉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诗歌和行为都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然而,他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质疑。无论如何,白玉蟾的才华和智慧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人物。 葛长庚传奇详情»

著述

白玉蟾是一位内丹学的大师,他的学说融合了佛家和理学思想,同时吸收了易学和禅学的要素。他的内丹学说的基本理论是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炼。他认为人体只有三种物质,即精、气和神,而这三者的根源是在父母未生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受到了陈楠的影响,他还精通大洞法箓和斋醮科仪,尤其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和符咒的应用上,他认为灵验与否主要取决于行法者的内炼功夫。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将雷法和内丹术相结合。他认为心是法之主,法是心之臣,只有心正才能使法灵验。他还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丹田,轻如密雾,淡似飞烟”。他主张性命双修,先修炼性,后修炼命,将道教修命之术和佛教养神之方融入到丹道中。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奉行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终身未娶。他的内丹学说与张伯端和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注重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而白玉蟾则认为“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他将内丹融入到雷法中,使得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他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白玉蟾还是金丹派南宗的正式创立者,他收留了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人为徒,打破了南宗自张伯端至陈楠的单传历史。他在武夷山的止止庵传道授法,并采用了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照“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将“靖”作为建宗传法的基础。这也标志着南宗形成了一个道教社团。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在道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的修炼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他的终身清修和内炼功夫的重视,以及将内丹融入到雷法中的做法,使得南宗修持具有独特的特点。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理论的创新,更在于将道教传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修炼者提供了一条实践的道路。 葛长庚著述详情»

作品

白玉蟾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道德学家,他的作品包括《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其中,《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是由他的弟子彭耜编纂而成的。此外,还有谢显道编的《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以及彭耜编的《海琼问道集》。

白玉蟾的《四言诗帖》是他的一部草书作品。这本诗帖是用墨迹写在纸上的,纵向有二四·五厘米,横向有五二·五厘米。全诗共有十一行,总共五十个字,作者署名为“玉蟾”。

白玉蟾的文集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道德教诲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的道德教诲作品则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他对道德的理解和教导。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是白玉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收录了他多年来的精华之作。这本文集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对道德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众多读者,并对后世的文学和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琼白真人语录》和《道德宝章》是白玉蟾的道德教诲作品,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他对道德的理解和教导。这些作品不仅对读者的道德修养有着积极的影响,还对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琼词》是白玉蟾的词作品,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些词作品展现了他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彭耜编纂的《海琼问道集》是白玉蟾的问答集,其中记录了他与弟子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本问道集不仅展示了白玉蟾的学识和智慧,还传达了他对道德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教导。

总的来说,白玉蟾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道德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文集和问道集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智慧,对读者的道德修养和人生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他的诗歌、散文和词作品则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喜爱。白玉蟾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葛长庚作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