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石延年的照片
石延年

石延年(994~104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曼卿,又有一个字是安仁。石延年的原籍是幽州(今北京市一带),但后来幽州被契丹割让,他的祖先便带着全家南迁,最终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

石延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中举。直到真宗年间,他才以右班殿直的身份进入官场,后来改任太常寺太祝,再后来又升迁为大理寺丞。最终,他的官职达到了秘阁校理和太子中允的地位。

石延年以他的诗歌、欧阳修的文学作品以及杜默的歌曲而闻名,被誉为“三豪”。他的诗歌作品在北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也备受赞赏,被视为艺术品。石延年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使他成为北宋时期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关于石延年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未提及,需要进一步补充。

文学创作

石延年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雄劲有力,受到了宗法韩愈和柳宗元的影响,近期也受到了柳开的启发。他的诗作俊爽,在天圣和宝元时期被誉为当时最豪放的作品之一。其中,《寄尹师鲁》一诗表达了十年一梦花空委的感慨,描绘了山河换桃李的景象,以及雁声北去燕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的情景。这首诗被称为“词意深美”,石延年也以此篇为自己最得意之作。梅尧臣称赞他的诗作为“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可见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除了诗歌,石延年还擅长写词。他有一部名为《扪虱庵长短句》的词集,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他的书法也很有名,他的笔划遒劲有力,颜筋柳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延年著有《石曼卿诗集》和《五胡十六国考镜》等作品。在他去世26年后,他的老朋友欧阳修专门为他写了一篇祭文,名为《祭石曼卿文》。这篇祭文写得低回缠绵,凄清超逸,表达了欧阳修对石延年的思念和友谊的诚挚之情。这篇祭文的笔意驰骋,变化自如,是同类抒情散文中的佳作。

总的来说,石延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词作都充满了豪放和飘逸之气。他的书法也备受赞誉。他的作品《寄尹师鲁》和《祭石曼卿文》都展现了他深沉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石延年的文学成就将会被后人铭记。 石延年文学创作详情»

轶事典故

石延年,酒量过人,被誉为酒仙。他与刘潜一起在王氏酒楼喝酒,从早到晚,不发一言。第二天,京都的人都传说他们是传说中的酒仙。石延年还创造了多种怪诞的饮酒方式,如囚饮、巢饮、鳖饮、鬼饮和鹤饮等。他还给一个庙庵起名为“扪虱庵”。

石延年不仅是个酒怪,还是个磊落英才,豪放旷达,不拘礼法,不慕名利的人。早年,他考中进士,但因有人告状说本科考试有人作弊,朝廷下令复考。结果,有几个人因不及格而重新落第,其中就包括石延年。当时他们已经被朝廷认定为进士,勅牒、朝服也已拿到,大家正在兴国寺欢庆。突然有命令下来,追回复试落第人的一切证件及官服等。其他落第者都惊呆了,失态地号啕大哭起来。只有石延年非常镇静,脱下靴袍交还给使者,然后穿着内衣、头带幞头,重新落座,与大家谈笑欢饮,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他还以唐人成句,写了一首《偶成》诗。

次日,被黜者皆授三班借职,石延年也不甘示弱,写了一首绝句表达自己的心情。

石延年的嗜酒和豪放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他的饮酒方式和对待挫折的态度都展现了他的个性和胆识。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酒,更是关于人生态度和勇气的启示。 石延年轶事典故详情»

生平

石延年,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没有中选。宋真宗为了鼓励那些三次都没有中选的考生,特意设立了三班奉职的职位,石延年被选中了,但他却因为耻于接受这个职位而拒绝就任。

直到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张知白劝说他接受职位,于是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后来又被调到馆阁校勘、右班殿直,最后改任太常寺太祝。景佑二年(1035年),他被派往金乡县任县官,之后又被举荐为乾宁军通判,再后来又被调到永静军任通判。他还历任光禄寺、大理寺丞等职务。

石延年非常关心契丹和西夏对宋朝的威胁,曾多次建言加强国防,但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直到西夏的元昊进犯时,朝廷才开始重视他的言论。

石延年性格豪放,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仅专注于治理章句,还特别崇拜古人的奇节伟行和非凡的功绩。他热爱酒,喜欢狂饮。据传说,宋仁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劝他戒酒。然而,他最终因为酗酒而患病,中年早逝,享年只有47岁。

总的来说,石延年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他对国家安全问题非常关注,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尽管他在官场上屡次受挫,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愿屈服于朝廷的安排。他的短暂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但他的才华和奋斗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敬佩和纪念。 石延年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