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是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他出生在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早年与弟弟段成己一起被人们誉为“二妙”,赵秉文称赞他们为“双飞”。他们在居里大书“双飞”二字,以彰显才名。

段克己和段成己先后在哀宗时期中进士,但由于没有机会入仕,他们只能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朝灭亡后,段克己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被当时的人们称赞为“儒林标榜”。

在蒙古汗国时期,段克己与友人一起游山玩水,结社赋诗,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然而,元宪宗四年,段克己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擅长词曲,著有《遁斋乐府》。

诗作特色

段克己是河汾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填词。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充满了感情。比如他在《过汴梁故宫城》中写道:“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故国沦陷的痛心和对将军束手无策的无奈。他还关心民间的疾苦,曾经哀叹“生民冤血流未尽,白骨堆积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与诸君会饮山中,感时怀旧》)。然而,他最多写的还是山水和隐逸生活,他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和风光的绮丽,这些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乙巳清明游青阳峡》中,他刻画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在《寿卫生行之》中,他描绘了风光的美丽。他还写过隐居生活的诗句,比如在《冬夜自适》中写道:“四壁摧颓手重泥”,在《山居偶成》中写道:“便把锄头为枕,眠芳草”。虽然这些只是生活片段的记录,但也能看出他对淡泊和劳动的态度。前人称他的作品骨力坚劲,意境苍凉。在继承文学传统方面,他受到苏轼和辛弃疾的影响比较明显。他的弟弟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也是一位有文名的作家,他的诗词风格与克己相似。赵秉文在金代称他们为“二妙”,后来编集他们的作品时,称之为《二妙集》。《中州集》编纂完成时,段克己还在世,所以元好问没有收录他的诗词。《二妙集》共有8卷,有吴昌绶双照楼影元刊本。此外还有海丰吴氏的《九金人集》本,增加了《补遗》1卷。这两个版本的文字有所不同。他们的词作也可以在《强村丛书》和《全金元词》中找到。 段克己诗作特色详情»

个人作品

段克己是一位著名的作者,他的作品包括《二妙年谱》和《二妙集》等。他被吴澄称赞为“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并被比作陶渊明和杜甫。他的词作品被收录在集中,其中包括《遁庵乐府》一卷,共有六十七首。这些作品大多是在金朝灭亡后创作的。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坚韧的力量和苍凉的意境。在金朝覆灭后,他流露出对过去和现在的怀念之情。他的词作被认为是金朝词中清新有力的代表之一。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段克己的《二妙年谱》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生平的著作。这本书分为两卷,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和人生感悟。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段克己是一个心胸开阔、博学多才的人。他的才华和气质使他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二妙集》是段克己与成己合集的作品,共有八卷。这部作品集中了他的词作,展现了他的词才和艺术造诣。吴澄在序言中称赞他的词作“清劲能树骨”,这表明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力量和韵味。他的词作大多是在金朝灭亡后创作的,这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遁庵乐府》是段克己的一卷词作,共有六十七首。这些词作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他的词作风格深受金朝覆灭的影响,充满了苍凉和忧伤的意境。他的词作表达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感慨,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段克己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力量和韵味,被誉为金词中的佳作。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他的才华和气质使他成为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人物。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金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 段克己个人作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