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是宋末元初的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前人认为他的生年可能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而卒年可能在元贞前后,与周密的卒年相差不远。

陈允平年少时曾跟随杨简学习,后来在德祐年间被任命为沿海制置司参议官。他的诗集《西麓诗稿》收录了86首诗歌,而《全宋诗》另外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首,从《诗渊》中辑录了50首,总共有139首诗歌流传至今。

此外,陈允平还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分别收录了86首和123首词。此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但《全宋词》中没有单独辑录这些词,总计共有209首词作。

综上所述,陈允平是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诗歌和词作品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只能根据前人的推测来暂时确定。

家族成员

陈允平的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他的先祖陈司直。由于五代时期的动荡,陈司直一家迁居到福建莆田。陈允平的高祖陈嘉谟曾担任右朝奉郎的官职。曾祖陈膏在宋政和五年(1115年)登上了进士榜,后来娶了明州汪氏的女儿,于是迁居到明州。在靖康年间,陈膏担任汾州的教授。当金兵进攻汾州时,大部分官员都逃走了,只有陈膏和太守张克戬坚守抗金。宋室南迁后,陈膏被任命为泉州惠安县的知县。他曾经单枪匹马招降反贼,因此被提升为殿中侍御史。在一次谋逆事件中,陈膏力主减少杀戮,因此被改任为太常少卿,并受到高宗的赞赏。高宗还在一面屏风上题写了“陈膏长厚,有古人风”的字句。

陈允平的祖父陈居仁,字安行,晚号菊坡,出生于仙游。他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因此他被荫授为铅山县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陈居仁登上了赵逵榜,成为进士。由于他的父亲陈膏续娶了浙江鄞县的汪氏女子,陈居仁定居于梅江,成为陈氏家族在鄞县梅墟的祖先。不过,陈居仁出生于仙游,进士题名时仍被认为是兴化仙游县人。后来,他迁居到福建莆田黄石东华村。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任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的知府,官至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还提举太平兴国宫。他被谥为“文懿”,赠予金紫光禄大夫。《宋史》中有关于他的传记。陈居仁共育有六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巩、革、晔、芾、卓、阜。

陈允平的伯父陈卓是陈居仁的第五个儿子,字立道,也是掌纶诰的官职。他在绍熙元年(1190年)再次登上了进士榜,后来担任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之后,他被任命为资政殿学士,赠予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他在闲居十六年后去世,被谥为清敏。《宋史》中也有关于他的传记。

陈允平的父亲陈阜是陈居仁的第六个儿子,庆元三年(1197年)担任承务郎的官职。

陈允平的家族历史丰富多彩,他们的先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这些家族成员的才华和忠诚为他们赢得了荣誉和尊重。陈允平有着光荣的家族背景,这也为他自己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允平家族成员详情»

家庭背景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为了避开五代之乱,带着全家迁往福建莆田。他的高祖陈嘉谟曾被赐予右朝奉郎的官职,曾祖陈膏则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后来更被累赠特进。陈膏宦游四明时与四明汪氏联姻,因此他的家族定居在了四明鄞县。祖父陈居仁是一位学者,他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还曾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居仁去世后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谥号文懿,被学者们称为菊坡先生,《宋史》中也有他的传记。陈允平的伯父陈卓是陈居仁的第五个儿子,他在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后来官至资政殿大学士。陈卓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他在官场上一直保持低调,建造了世纶堂,过着十六年的隐居生活,谥号清敏,《宋史》中也有他的传记。陈允平的父亲陈阜是陈居仁的第六个儿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族学问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伯父陈卓,尤其是陈卓对他的影响更大。陈允平在出生时,他的祖父已经去世,所以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伯父陈卓。有一首诗可以证明这一点:“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在科举考试中并不顺利,所以在官场上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一生只做过几个小官职,而且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吴越地区漫游,欣赏山水风景,经常居住在钱塘。在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他参与了杨缵、张枢等人组织的临安吟社,大家互相唱和,他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在宋恭宗德祐时期(1275-1276),他担任沿海制置参议官的职务。在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他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到围捕,幸亏同官袁洪救了他。当时的事件过程在袁桷的《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的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将自己居住的山中楼命名为“万叠云”。入元后,他曾应征北上元大都,但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机会。关于他北上和南归的具体时间并不清楚。在他尚未南归之时,他的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分别写下了《高阳台》的词怀。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他隐居在山中直到去世。去世后,他的好友张炎写下了《解连环》的词来悼念他。 陈允平家庭背景详情»

作品影响

陈允平是一位在南宋时期备受推崇的词人,他的词作影响延及清代。陈允平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当时的名公卿都对他倾倒不已。他的作品被誉为特绝之作,被南宋陈思收录在《两宋名贤小集》中。此外,南宋周密在《绝妙好词》一书中选录了陈允平的西麓词,将他排在第七位。南宋张炎在《词源》一书中评价陈允平的西麓词为“本制平正,亦有佳者”。清代曹庭栋在《宋百家诗存》中称赞陈允平的作品清风劲节,世人尤为推崇。清代朱彝尊在《词综》中收录了陈允平的23首西麓词,将他排在第十一位。同样,清代陈廷焯在《词则》中收录了陈允平的17首西麓词,将他排在第十二位。据唐圭璋在《词话丛编》中统计,清代有20部词话都提及了陈允平,其中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对陈允平的词最为推崇,共有15条谈及且多是褒奖之辞。梁令娴在《艺衡馆词选》中收录了陈允平的9首西麓词,在所选的南宋52位词人中排名第七位。从这些接受情况来看,陈允平的词名颇高,他的人品也备受称道。他可以与周密、王沂孙、张炎齐名,成为宋末时期备受推崇的词人之一。 陈允平作品影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