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寂(1128~1194)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字是元老,号是拙轩,出生在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他在德三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然而,在大定二十六年,他因为救灾的事情被冤枉,被贬到蔡州担任防御使,后来又被调到中都路担任转运使,最终退休。他去世后被追谥为文肃。王寂擅长诗文创作,他的诗作清丽而深刻,古文则广博而流畅。他的著作有《拙轩集》。
王寂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他出生在河北玉田,家族出自北宋三槐王氏。他的父亲王础是金朝初年的名士,曾任归德府判官。王寂从小就聪明机智,孝顺友善,小时候就饱读经史,性格坦率,不喜欢墨守成规的学问。他经常饮酒作诗,对床前的雨水情有独钟,舍不得离开。王寂成年正值海陵王统治时期,金朝的各种制度日益完善,科举制度也逐渐健全。海陵王在天德二年(1150年)开始增设殿试,三年(1151年)将南北选为一。由于海陵王擅长词赋,科举考试的科目改为只考词赋。此时取士需要通过乡试、府试、部试和殿试四个阶段,从乡级到府级再到部级,最后进行殿试。乡试是最低级的考试,每三年的三月二十日举行,通过乡试后可以参加府试。府试在八月二十五日举行,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府试的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进行。考试顺序是先考赋,然后考诗,间隔三天后再考律。御试在会试之后的三月二十五日进行,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则延期至晴天。王寂在天德三年(1151年)考取了进士第。
正隆庚辰五年(1160年),王寂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祁县县令,大定十五年(1175年)他被派往白灵治狱,大定十八年(1178年)春他被任命为真定少尹兼河北山西路兵马副都总管。他还写了《宝塔山龟镜寺记》来记录遵化的宝塔山龟镜寺的历史。记载中说,这座寺庙建于辽朝大定八年,山峰环绕,形如莲花,又被称为莲池,最初被称为莲作院,观者无不震惊。每年遇到早晨时,老百姓在池边祈雨,雨水总是应验。感谢之夜,他们看到池中有一只神龟背着大金镜出现,于是寺庙得名宝塔山龟镜。然而在此之前,寺庙里有一块东晋安帝的碑,碑文已经模糊不清,还有三尊东晋时期的石罗汉像,可见寺庙的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之久。池水清澈甘甜,供应给五百人饮用,水量充足而不见减少,人们品尝着清泉,共同谈论着人生。
大定十九年,王寂被任命为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在任期间,有一位道士请他撰写《祁县重修延祥观记》。这篇记述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五月二十五日,详细记录了王寂曾经在祁县任职以及延祥观修建的全部历史。
王寂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