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的评价

评价
丘明的情操高尚,他以君子之风为自己的准则。他在《论语·公冶长》中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表明他对于虚伪和做作的行为深感耻辱,他追求真诚和真实的品德。他不仅自己要遵循这样的准则,也希望他的朋友和同伴能够做到。左丘明的高尚情操和君子之风使得他备受尊敬和爱戴。

左丘明的品格和情操也得到了历代君主的赞扬和封号。在汉代,太史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这是对他高尚品德的肯定。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他为“经师”,并在他的墓前建立了石坊,以示对他学识渊博的敬意。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他为“先儒”,再次肯定了他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明崇祯十五年,朱由检封他为“先贤”,将他视为先贤和伟大的人物。

左丘明的高尚品格和君子之风也使得他的故乡肥城享有“君子之邑”的美誉。《肥城县志》记载了一位名叫乐正子春的人说:“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这表明肥城因为有左丘明这样的君子而得到了赞誉。

左丘明不仅在品德上高尚,他的情操也是非常高尚的。他的故里被称为“都君庄”,这个名称意味着这是一个君子的居住地。这个名称生动地展示了左丘明当年的风范和高尚情操。

总之,左丘明以其高尚的品格和君子之风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爱戴。他的情操高尚,他追求真诚和真实的品德,他的故乡肥城也因为有他这样的君子而得到了美誉。左丘明的高尚品格和君子之风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诗人左丘明的照片
左丘明

左丘明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