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御寇,又称列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豁达的心胸和修道炼成的御风之术而闻名于世。
御寇出身贫寒,家境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御寇,以求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派人送给御寇十车粮食,但御寇却不肯收受实物,再三致谢。他的妻子对此感到不满,埋怨说道:“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然而,御寇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他只是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果不其然,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而御寇却得以安然无恙。这个故事至今在郑州民间流传,康熙三十二年的《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御寇以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的《逍遥游》中描述了御寇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御寇飘然飞行,逍遥自在,轻松自得,令人羡慕。
唐玄宗天宝元年(739年),李隆基封御寇为冲虚真人,其所著的书名为《冲虚真经》。这部经书对于修道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御寇的故事和学说,展示了他豁达的心胸和超凡脱俗的修道成就。他不为外物所动,不受贫富荣辱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自在。他的御风之术更是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掌控和与之融合的能力。御寇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启示,教导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追求真理和道义,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境界的升华。
御寇的故事和学说至今仍然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和修道成就成为后世追随者的楷模和榜样。他的御风之术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境界和目标。御寇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他的本名是寇,又被称为御寇,后人尊称他为列子。他出生在华夏族,属于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是古帝王列山氏的后裔。
列子是先秦时期天下十豪之一,也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列子著有《列子》,他的学说源于黄帝和老子,归属于老庄思想。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也称为列子学派)。作为道家学派的传承人,他在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补充列子的出生和死亡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