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的后世纪念

后世纪念
列御寇是一位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墓地和祠堂位于中国郑州市的圃田村。据传,列御寇的墓地位于村东南,墓碑上刻有他的名字。

列御寇的墓前有一条潮河,后面是一片丘陵,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枣林。附近还有一座列御寇祠堂,但建立的年代已无从考证。根据碑文记载,这座祠堂曾一度被改建成佛寺。然而,在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时,得知了这一情况。他命令奉直大夫知郑州事许汝升重建祠堂,并立了一块名为《重修列子祠记》的碑石。

原来的祠堂包括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厢、过厅和门楼等15间建筑,呈长方形院落。庭前屋后点缀着几株青绿的刺槐树。大殿的顶部装饰着鸱吻和宝瓶,屋顶上有圆形图案。楣木和雀替上刻有“天马奔日”、“狮滚绣球”以及花卉浮雕。厅前立有一座明碑和三座清碑。然而,1966年大殿被毁,石碑也被推倒埋入地下。现在只剩下山门和廊房等硬山式建筑,被用作学生教室。

除了墓地和祠堂,郑州还有一处与列御寇有关的景点,那就是八卦御风台。据说列御寇生前能够御风而行,最终成仙升天。八卦御风台位于郑州市东二十里铺南高岗上,是一个八角形的高台,上面绘有八卦图案,旁边还有列御寇的塑像。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风吹树响。站在御风台前,望着列御寇的塑像,仿佛能感受到一丝神秘的仙气。因此,郑州人将这个景点称为“卦台仙景”,并将其列为郑州的八大景点之一。后来的游客来到列御寇祠堂和御风台,都会对这位先贤的高尚品质和御风而行的能力表示敬佩和羡慕,不禁赞叹并吟诗题咏。

在宋朝皇佑年间,郑州知州宋痒写了一首《过列子观》的诗:“两作朱墦守,重登羽客宫。故墟墙舍坏,尘案酎杯空。款户殊无屦,乘衣尚有风。轩游曾驻跸,高意掩崆峒。”这首诗歌赞美了列御寇的高贵品质。清代郑州人侯尔梅也写了一首《登御风台》的诗:“昔读泠然句,今登列子台。阆风春草绿,姑射野花开。仙子何时返,牧童去复来。乘风素有志,恨朱徒崔嵬。”还有张钺的《卦台仙景》和清光绪二十年郑州学正朱炎昭的《卦台仙景》等诗作,都表达了对列御寇和他的墓地、祠堂以及御风台的景色的赞美和敬仰。

总之,列御寇是一位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墓地、祠堂和御风台都成为了郑州的重要景点。人们对他的高尚品质和御风而行的能力表示敬佩和羡慕,纷纷吟诗题咏,将这些景点列为郑州的八大景之一。这些景点不仅是对列御寇的纪念,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诗人列御寇的照片
列御寇

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他的本名是寇,又被称为御寇,后人尊称他为列子。他出生在华夏族,属于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是古帝王列山氏的后裔。

列子是先秦时期天下十豪之一,也是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列子著有《列子》,他的学说源于黄帝和老子,归属于老庄思想。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也称为列子学派)。作为道家学派的传承人,他在老子和庄子之间承前启后,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补充列子的出生和死亡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