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龚自珍是一位出生在清朝的官宦之家的子弟。他的祖父龚禔曾在内阁中担任要职,而父亲龚丽正则是江南苏松太兵备道。母亲段驯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的女儿。

龚自珍从小就接受母亲的教育,对阅读诗文非常感兴趣。从8岁开始,他就开始学习研究《经史》和《大学》。12岁时,他跟随姥爷段玉裁学习《说文》。他搜集科举考试的历史故事,以经典解释字义,以字义解释经典,还研究古今官制,学习目录学和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也展现出了才华。13岁时,他写了《知觉辨》一文;15岁时,他编写了一本诗集。1810年,他参加了顺天乡试,以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的成绩应试。

然而,龚自珍的仕途并不顺利。1813年4月,他再次参加顺天乡试,但名落孙山。7月,他的妻子因误诊在徽州府署去世。1814年,他发表了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了抨击。他的外祖父段玉裁看后既惊又喜,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时弊,具有独特的见解。之后,龚自珍回到徽州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的重修工作。

1815年,他再娶安庆知府何裕均的侄孙女何吉云。祖父去世后,他和家人回到杭州守孝。两年后,他返回京城,租住在北京法源寺南。1818年,他参加了浙江乡试,初次中举,主考官是著名的汉学家高邮和王引之。

1819年,28岁的龚自珍参加会试,但落选。在京师期间,他师从今文学家刘逢禄,一起研读《公羊春秋》。1820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但仍然没有成功。然而,他以举人的身份被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开始,龚自珍担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持续了十几年。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搜集旧闻,探讨历代得失。后来,他还参与了《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工作,并写出了一些具有深刻见解的文章,如《西域置行省议》等。

1829年,经过第六次会试,龚自珍终于考中了进士。在殿试上,他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发表了重要的观点。

诗人龚自珍的照片
龚自珍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在27岁时中举人,38岁时中进士。曾担任过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并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的行动。48岁时辞去官职南归,次年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突然去世。

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充满了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著作包括《定庵文集》,其中收录了300余篇文章,以及近800首诗词。他的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有315首。龚自珍的文学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