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轶事典故:文君夜奔

轶事典故:文君夜奔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但他在官场上却不得志。因此,他决定辞去职务,回到家乡四川临邛。

有一天,司马相如受邀参加了临邛的大富豪卓王孙的宴会。卓王孙有一位离婚的女儿,名叫文后,又被称为文君。文君一直对司马相如的才华仰慕已久,因此她偷偷地从屏风后窥视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装作不知道,但当他被邀请弹琴时,他趁机弹奏了一曲《凤求凰》,表达了自己对文君的爱慕之情。司马相如早就听说过卓文君的名字,因此他们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当晚,他们决定私奔。

然而,司马相如一贫如洗,而卓王孙对女儿私奔感到愤怒,不给她一文钱。为了生活,他们只能变卖所有的东西,回到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铺。每天,文君负责卖酒,而司马相如则负责打杂。

后来,卓王孙被女儿的真情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他送给他们一百万银钱和一百名仆人。司马相如得到了这些财富后,准备娶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然而,卓文君得知后,写了一首《白头吟》给他,表达了自己的哀怨之情。这首诗打动了司马相如,他放弃了娶妾的念头。

《白头吟》中写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首诗表达了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深情厚意,她希望他们能够白头偕老,不离不弃。她用竹竿和鱼尾来比喻男子的意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示她不需要金钱和权势,只希望得到司马相如的真心。

司马相如被卓文君的真情所打动,他意识到自己应该珍惜这份真挚的爱情。因此,他放弃了娶妾的念头,决定与卓文君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展示了爱情的力量和坚贞不渝的情感。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爱是无价的,金钱和地位并不能代替真心和真情。

诗人司马相如的照片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也有一说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以其出色的辞赋才华而闻名,被誉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和辞宗。

在景帝时期,司马相如担任武骑常侍,但因病而被免职。他的代表作品是《子虚赋》,这篇赋文词藻华丽,结构宏大,被后人称为赋圣。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同一个专节中评述,称赞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不亚于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生平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辞赋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他的才华和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据史书记载,司马相如去世于前1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