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成都遗迹

成都遗迹
琴台故径和驷马桥是成都市的两个历史文化名胜,各自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琴台故径位于成都市通惠门,相传为司马相如弹琴处,并在此处与卓文君相遇。司马相如是汉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忠诚正直而闻名于世。据说,他曾在琴台故径弹琴,而卓文君则在此处卖酒。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并被诗圣杜甫写成了《琴台》一诗。为了纪念这段佳话,成都市将琴台故径延伸成为琴台路,成为了一条重要的街道。

驷马桥位于成都北门高笋塘外的沙河上,是一座小桥。这座桥原名升仙桥,因桥下的河水名为升仙水,即今日的沙河。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汉代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时,在升仙桥上题写了“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字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乘坐四匹高头大马拉的官车,就不再从这座桥上经过,意味着一定要有所成就、志在必得。这个故事也成为了驷马桥的由来。如今,驷马桥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地标,桥的北侧是驷马桥街,右拐则是驷马桥路。

琴台故径和驷马桥都是成都市的历史遗迹,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它们不仅是成都市的重要景点,也是人们了解和感受成都历史文化的窗口。无论是琴台故径还是驷马桥,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诗人司马相如的照片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也有一说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以其出色的辞赋才华而闻名,被誉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和辞宗。

在景帝时期,司马相如担任武骑常侍,但因病而被免职。他的代表作品是《子虚赋》,这篇赋文词藻华丽,结构宏大,被后人称为赋圣。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同一个专节中评述,称赞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不亚于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生平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辞赋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他的才华和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据史书记载,司马相如去世于前1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