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
孟郊与韩愈被并称为“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古代文化,经常写古体诗。然而,孟郊的古体诗多为短句五言,语言简练而不华丽,擅长将奇特之处融入古拙之中,就像韩愈所说的“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而韩愈的古体诗则以七言为主,气势雄浑而又奇特华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量,但韩愈的力量是奔放的,而孟郊的力量则是内敛的。孟郊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因此,与大历、贞元时期的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的风格;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更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时期诗风的痕迹。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例如,《寒地百姓吟》通过对比“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和“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来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平,《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例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可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再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例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游子缝制衣服的场景,表达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慈母手中的线代表母亲的关爱和牵挂,游子身上的衣服则象征着母亲的爱和温暖。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人感动至深。
总的来说,孟郊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传统,而且在内容上也超越了当时的题材范围。他通过诗歌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人伦之爱,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他是唐代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超过500首,其中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游子吟》。
孟郊被称为“诗囚”,与贾岛齐名,人们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有深刻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悲愤色彩。
孟郊于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他的朋友张籍私谥他为贞曜先生,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