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孟郊祠位于德清县武康镇春晖街与铁路交叉口往西10余米的地方。它是为了纪念孟郊而建立的,孟郊是德清的一位杰出诗人。然而,由于晚唐时期的兵乱,孟郊祠多次被毁。直到南宋景定年间,武康知县国材得到了孟郊的遗像,才重建了祠堂,继续奉祀孟郊。然而,元代至正十六年的兵荒马乱又一次毁坏了孟郊祠。清代乾隆十一年,孟郊祠迁回原址,并改为寺庙,设置了山门。后来又恢复为孟祠。在日寇侵略中国时期,武康遭受了三次火灾,城市和郊区都被夷为平地,但是由于日寇对孟郊的声名和神灵感到畏惧,他们不敢对孟祠进行纵火或者动武,因此孟祠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孟祠又一次被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孟祠是在1998年进行第四次重建后的。
走进孟祠,人们可以看到一尊金碧辉煌的孟郊塑像,高达3.2米。塑像上方的横联写着“贞曜千秋”,意思是孟郊先生的精神将流传百世。而竖联则写着“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这些字句表达了对孟郊的赞美和敬仰。
孟郊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表达了对人间母子情的深切感受,他的巨篇诗作也深深触动了平民百姓的心灵。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孟郊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他的诗作将永远抒发人间情感,触动人们的心灵。
孟祠的重建是为了纪念孟郊的伟大贡献和精神,也是为了让后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孟郊的诗歌。它的存在是对孟郊的一种崇敬和敬仰,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呼吁。通过参观孟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孟郊的生平和创作,感受他的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孟祠的历史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但它始终坚守着对孟郊的纪念和敬仰。它的存在不仅是对孟郊的一种致敬,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见证。通过保护和传承孟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后人能够继续受到孟郊的诗歌所启迪和感动。
总之,孟郊祠是为了纪念孟郊而建立的,它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但始终坚守着对孟郊的敬仰和纪念。通过参观孟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孟郊的诗歌,感受他的情感和思想。孟祠的存在不仅是对孟郊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呼吁。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他是唐代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超过500首,其中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游子吟》。
孟郊被称为“诗囚”,与贾岛齐名,人们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有深刻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悲愤色彩。
孟郊于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他的朋友张籍私谥他为贞曜先生,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