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
唐代诗人郑谷,字守愚,出生于江西袁州(今宜春)。他的父亲郑史和兄长郑启都是唐代的知名诗人,对他的诗歌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郑谷从小受到父兄的熏陶,七岁时就能写诗了,他自称“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看到他的才华后,赞叹不已,称他将成为一代风骚的主角。
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后来官至都官郎中,被人称为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此也有“郑鹧鸪”之称。他经常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唱和往还,他们的诗名很响亮,被誉为“芳林十哲”。
然而,在唐乾宁年间,郑谷选择了归隐故乡的仰山,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坚守着自己的义命,不被名利所牵扯,他的诗句不停地流淌,他的心思也不停地思考。他的隐居生活可以用“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来形容。
郑谷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才华被广泛赞誉。他的隐居生活也成为后人所敬仰和追求的目标。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为后人所传颂。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出生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他在僖宗时期考中进士,担任过都官郎中的官职,因此被人称为郑都官。他以《鹧鸪诗》而得名,被人称为郑鹧鸪。
郑谷的诗作大多写景咏物,展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他的诗风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流于浅率。他曾与许裳、张乔等人进行唱和往还,被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原有的诗集已经散佚,只存有《云台编》一部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