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郑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7岁时就能写诗,被称为“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他的父亲是史氏,公元838年左右担任永州刺史,与当时著名的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同院。司空图看到郑谷的才华后,赞赏他并预言他将成为一代风骚主。郑谷长大后参加进士考试,但连续十六年都没有考中。880年,黄巢入侵长安,郑谷逃到了西蜀。887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893年,他被任命为京兆鄠县尉,后来又升任右拾遗补阙。897年,他成为都官郎中,因此被诗人们称为郑都官。他还曾经写过一首鹧鸪诗,广为流传,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郑谷官至都官郎中后,于903年左右归隐宜春仰山书屋,后来在北岩别墅去世。他被安葬在宜春城北7里的江北岭。北宋时期,袁州太守祖无择曾负责修缮他的墓,但现在已经找不到墓迹了。现在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在民国时期曾被命名为鹧鸪路,以纪念郑谷。
郑谷的诗歌清婉明白,不俚俗而又贴切,深受薛能、李频等人的赏识。他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等人互相唱和,被称为“芳林十哲”。后来,郑谷曾随僖宗登上三峰山,闲暇时寓居于云阳道舍,并将自己的作品编成了《云台编》三卷。归隐后,他编纂了《宜阳集》三卷,并著有《国风正诀》一卷。《全唐诗》收录了郑谷的诗歌共327首。
郑谷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才华被广泛认可和赞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独特见解。郑谷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风貌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谷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他的墓地虽然已经无迹可寻,但他的诗歌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郑谷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坎坷和辛酸的艺术之旅,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出生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他在僖宗时期考中进士,担任过都官郎中的官职,因此被人称为郑都官。他以《鹧鸪诗》而得名,被人称为郑鹧鸪。
郑谷的诗作大多写景咏物,展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他的诗风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流于浅率。他曾与许裳、张乔等人进行唱和往还,被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原有的诗集已经散佚,只存有《云台编》一部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