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评论:
郑谷的诗作一直以来都备受文人们的关注和评价。不同的时代和人物对他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在宋代,欧阳修认为郑谷的诗作“极有意思,亦多隹句”,但他同时指出“其格不甚高”。童宗则更加委婉地表示,郑谷的诗“丰入而啬出之”,虽然格调不高,但在锻炼句意方面却很出色。
到了元代,辛文房则认为郑谷的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而明代的叶涵云和费嘉树对郑谷的评价则更加高度赞扬。叶涵云将郑谷推崇为“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要人物,费嘉树则称赞他的诗作是与李白、杜甫等大家相媲美的杰作。
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郑谷的诗被认为“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但也被批评为“肤浅”,只能算是晚唐时期的巨擘。
然而,这些评价只是各自的观点,各执一词而已。客观地说,从“汰其肤浅,撷其菁华”的角度来看,郑谷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他的一些作品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诗句揭露和批判了唐末衰败和人民苦难的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虽然无法与李白、杜甫等大家相媲美,但他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被后人称为晚唐时期的诗史,实在是晚唐时期的巨擘。
郑谷的其他诗作,无论是咏物、别离还是感遇等篇章,都具有清新通俗的风格,语言流畅优美。例如《菊》中的“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海棠》中的“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以及《淮上与友别》中的“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去我留情不移”,都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郑谷的诗作在历代文人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他的作品虽然在格调上有所欠缺,但在锻炼句意和表达社会意义方面却表现出色。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通俗,语言流畅优美,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因此,无论是被称为“晚唐之巨擘”还是被批评为“肤浅”,都只是对他作品的不同看法而已。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是唐朝末期的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出生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他在僖宗时期考中进士,担任过都官郎中的官职,因此被人称为郑都官。他以《鹧鸪诗》而得名,被人称为郑鹧鸪。
郑谷的诗作大多写景咏物,展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他的诗风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流于浅率。他曾与许裳、张乔等人进行唱和往还,被称为“芳林十哲”。
郑谷原有的诗集已经散佚,只存有《云台编》一部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