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的与苏轼友情

与苏轼友情
李之仪是沧州无棣人,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他在22岁时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先后担任了四明、万全县令等职务。李之仪才华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四库全书》称赞他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风”。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苏轼的影响和指点。他的仕途曲折,与苏轼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非常深远。《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了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了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苏轼遭到排挤流放的一年时间里,他给李之仪写了七封信。这表明他们之间的情谊非同寻常。

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把苏轼视为兄长和导师。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而受到排挤,被贬到杭州、密州、徐州,最后流放到黄州,颠沛流离了十多年。李之仪对苏轼的流放感到非常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的朋友和在朝中有权势的人,希望能够让苏轼早日回到京城。他写了一封思念和想法的信件,寄给了远在黄州的苏轼。

苏轼收到信后,非常激动,立刻回复了《答李端叔书》。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游戏,对名利的追求不再热衷,而更加享受与人民一起劳动的乐趣。此后,还有苏轼写给李之仪的《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作品,这些坎坷的仕途更加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

李之仪和苏轼之间的情谊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在艰难的时刻给予对方鼓励和帮助。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在文学上的交流,更是在人生道路上的相互扶持。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诗人李之仪的照片
李之仪

李之仪简介: 李之仪(1038~1117)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他出生于沧州无棣(庆云县),是汉族。在哲宗元祐初期,他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并通判原州。后来,他跟随苏轼在定州幕府任职,与苏轼交往密切。然而,在元符中,他被御史石豫劾告曾为苏轼的幕僚,因此被停职。徽宗崇宁初,他被提举为河东常平。但由于得罪了权贵蔡京,他被除名并被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来,他得到赦免并恢复官职,晚年定居在当涂。他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