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也是苏轼的门人。他擅长作词,被前人称为“多次韵”的小令,其作品在淡语、景语、情语方面更胜一筹。他非常注重词的特点,曾经说过“长短句在运用词语时是最难的,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稍有不符合规格,就会感到不协调。”他批评柳永的词“韵终不胜”,张先的才华不足而情感过剩,而主张像晏殊、欧阳修那样“语言尽情感未尽,情感尽意境未尽”(《跋吴思道小词》)。他的佳作也确实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比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词的立意是学习民歌和古乐府,通过描绘景色来表达情感,通过具体事物来寓意哲理;下片则借用水来表达情感,非常深沉而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互相赠答词,前人经常将他与这几位同时提及。但实际上,与秦观等人相比,他的创作成就稍逊一筹。清代的冯煦评论说“姑溪词的长调接近柳永,短调接近秦观,但都没有达到他们的水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即书信)擅长,同时也能写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的称赞。他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是南宋吴芾在当涂时编纂的。还有《后集》20卷,编者不详,但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已经记录了这本书,所以也是出自宋代的手笔。现在这两本集子都还存在。有《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的版本。他的词另外单独编纂,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收录了《姑溪词》1卷,还有吴氏石莲庵的《山左人词》版本和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版本。
李之仪简介: 李之仪(1038~1117)是北宋时期的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他出生于沧州无棣(庆云县),是汉族。在哲宗元祐初期,他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并通判原州。后来,他跟随苏轼在定州幕府任职,与苏轼交往密切。然而,在元符中,他被御史石豫劾告曾为苏轼的幕僚,因此被停职。徽宗崇宁初,他被提举为河东常平。但由于得罪了权贵蔡京,他被除名并被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来,他得到赦免并恢复官职,晚年定居在当涂。他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