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先的生平

生平
张继先,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和学者。他以沉默寡言而闻名,被尊称为“虚靖先生”。他出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年仅九岁就开始接受嗣教。在徽宗崇宁年间,他被四次召至东京,参与建醮内廷,并被赐予“虚靖先生”的称号,被视为秩中散大夫。此外,他还被赐予了昆玉所刻的“阳平治都功印”。

张继先也是正一天师清微派的大宗师。他得到了宋徽宗的宠爱,但他的志向却在于冲淡名利,喜欢在山中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专心修道。他多次请求归还山林。在他建造的上清宫中,他设立了心斋坐忘之所,徽宗亲自题写了“静通庵”的名字,并为他建造了名为“翛然”的亭子。此外,他还建立了灵宝、云锦和真懿三座观,将祖师祠堂改为演法观。

据传,张继先曾经预知到了国难的来临,并托付给了他的弟子王道坚,让他告知徽宗要“修德弭灾”。他的弟子吴真阳、王道坚等人也因为他们的才华和学识而闻名于世。

张继先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他以沉默寡言而著称,但他的学识和修行却深受徽宗的赏识和尊重。他追求宁静自在的生活,喜欢在山中修道,对于名利和权势并不感兴趣。他的预知能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张继先的一生是道家思想和文化的体现。他通过修道和学术的追求,展示了一个道士应有的品质和境界。他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他的弟子身上,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他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他的学术成就也为后人所推崇和研究。

张继先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谦逊的道士的典范。他的追求和修行,不仅让他自己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他的故事和学术成就,将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诗人张继先的照片
张继先

张继先简介: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他是北宋末著名的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他于元符三年(1100年)继承教职,被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然而,在靖康二年(1127年),他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葬于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他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张继先终生未娶,没有子嗣。他留下了《虚靖语录》七卷,这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对心学大师陆九渊产生了影响。

在北宋末年,雷法在道教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以及南宗陈楠真人都是雷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雷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