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先的思想著述

思想著述
张继先是明代道教天师,他提出了“心”为万法之宗的理论,并论述了心神与无恶与符法的关系。他认为人身有“精气、元气、元神”三宝,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就能通天,摒弃他法,实现“破妄”。张继先通祥宗,不仅继承了家传的符箓道法,还同时修炼内外丹。他认为人之所以在三界轮回、生死往来,是因为“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所以必须“斋戒以神明其德”,要“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使“一直澄湛,万祸消灭”。他认为“道不远,在身中”,主张“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劝人们脱离世网,反求诸己,共同登上道岸。

张继先的著作有《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讼》)、《心说》等,这些著作流传至今。后来的天师明张宇初辑有《虚静真君语录》七卷,其中详细叙述了张继先的理论与方法。《心说》中提到,心与神虽然名字不同,但意义相同,守一虚无即可远离尘世。一念萌动即意味着陷入轮回之苦。张继先的论述、书信和诗歌被明代天师张宇初编入《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中,并收录于《正统道藏》中。此外,《正统道藏》还收录了署题为“虚靖张真君著”的《明真破妄章颂》。

张继先的理论对于道教修行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了心神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修炼元神可以达到通天的境界。他还提出了修行的方法,包括斋戒、节制言语和饮食、除去杂念、守一静心等。他的理论和方法被后来的道教修行者广泛传承和应用,对于追求心灵境界的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人张继先的照片
张继先

张继先简介: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他是北宋末著名的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他于元符三年(1100年)继承教职,被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然而,在靖康二年(1127年),他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葬于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他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张继先终生未娶,没有子嗣。他留下了《虚靖语录》七卷,这是他的著作。他的思想对心学大师陆九渊产生了影响。

在北宋末年,雷法在道教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以及南宗陈楠真人都是雷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雷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