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的生平

生平
郑思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和画家。他出生于淳祐元年(1241年),父亲是南宋平江书院的山长。郑思肖年轻时就继承了父亲的学问,以忠孝廉义为准则。他在20岁左右成为太学的优等生,并被任命为和靖书院的山长。

当元军南下时,郑思肖前往临安上书皇帝,怒斥那些只靠权力而误国的官员,要求改革政治,重振国威,抵抗元军。然而,由于他的言辞激烈,上书被扣压,没有得到上报。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学习了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不愿臣服于蒙元的统治,自称为“孤臣”。由于“肖”是“赵”的一部分,他改名为思肖,字号为忆翁和所南,这些都包含了怀念赵宋的意思。他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家”,将“本”下的“十”字移到“穴”字中间,就成了“大宋世家”,以示对宋朝的忠诚。

郑思肖原本与宋宗室和著名画家赵孟頫有较多的交往。然而,当赵孟頫降服于元朝并担任官职后,郑思肖与他断绝了交往。郑思肖擅长画兰花,在南宋灭亡后,他所画的兰花都没有土壤和根部,因为土地已经沦陷于异族之手,无法扎根。当时一些权贵向他索要画兰花,他拒绝了他们。只有那些理解他意图的庸人孺子才能得到他的画作。有一次,有人向他索要画兰花,但郑思肖拒绝了。邑宰得知他拥有田地,便威胁他以赋役来索取。郑思肖愤怒地说:“可以割断头颅,但不可以画兰花!”每逢岁时,他都会伏腊望着南方的野外哭泣并行礼。

郑思肖喜欢佛教和老子的教义,他擅长画兰花,画风简洁,不追求过于精细的技巧。他画完一幅作品后就会毁掉,绝不轻易地随便给予他人。因此,他所画的兰花存世至今数量很少,现在只有一幅《墨兰图》被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中。

诗人郑思肖的照片
郑思肖

郑思肖简介: 郑思肖(1241~1318)是宋末时期的一位诗人和画家,出生在连江(今属福建)。他的原名不详,宋朝灭亡后改名为思肖,因为肖是宋朝国姓赵的一部分。他的字是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是所南,意味着日常坐卧时要面向南方,背向北方。他还自称为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

郑思肖曾经在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中脱颖而出。元军南侵时,他曾向朝廷献策抵御敌军,但未被采纳。之后,他离开家乡,定居在吴下,并在报国寺寄食。郑思肖擅长描绘墨兰,他的画作中花叶萧疏,没有画根土,寓意宋朝的土地已经被掠夺。

郑思肖的作品包括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注。此外,他的诗歌和画作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