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约的生平

生平
曹彦约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他的叔祖曹省曾在岳州和雍丘担任官职,而他的父亲曹兴宗是一位有声望的官员,曾被赐予光禄大夫的称号。曹兴宗以其儒学修养和行为操守而闻名,他的影响力传承给了曹家族和他们所在的乡邻。

曹彦约在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建平县尉、桂平军录事参军、司法参军、乐平县知县、江西安抚司京湖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以及汉阳军事权知。在开禧年间,金兵围困安陆,形势危急。曹彦约积极组织地方武装,招募乡勇,加强水陆防御,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先派赵观迎战金兵,在渔民的大力配合下,成功斩杀了金兵的先锋部队并焚烧了他们的战舰。接着,他派党仲升偷袭金营,杀敌千余人,使民众得以安全。由于他成功地解围安陆并击败了金兵,他被提升为汉阳知军。

然而,在北伐失败后,一些人主张与金议和,但曹彦约坚决反对。他上书给宋宁宗,义正词严地批驳了这些主张,赢得了皇帝的赏识。然而,由于他孤掌难鸣,朝廷最终还是与金重开和局,签订了《嘉定和约》。

在嘉定二年(1209年),曹彦约被任命为湖南转运判官,后来又改任利州转运判官兼知州。当时正值饥荒,粮食极度匮乏,人们饿死在街头。曹彦约果断决定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包括减价遣粜、勤分免役和通商蠲税。这些措施帮助了民众度过了难关。他还对当时四川边境各司并列、兵权不一、互相推诿、无法有效防卫的情况提出了《病夫议》上奏,详细列举了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良策。他主张用人“求一贤者而尽付之兵权”,不应“虽信而用之,又以人参之;虽以事权付之,又从中御以系维之。”他认为军队和民勇都需要整顿和训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本原一坏,百病间出。”、“忠义民兵利在战斗。”、“若其恃强而不修,必败于敌。”他的建议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曹彦约是一位有才干和正直的官员,他在家庭和工作中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使他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才华,他在解围安陆和治理饥荒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他的上书言弊表明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注,以及他对政治和军事事务的深刻理解。曹彦约的事迹和思想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诗人曹彦约的照片
曹彦约

曹彦约简介: 曹彦约(1157~1228)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大臣。他字简甫,号昌谷,出生于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在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曾跟随朱熹学习。后来,他被召去负责汉阳军事,并因其出色的部署抗击金兵的能力而被任命为汉阳军知府。

曹彦约后来历任宝谟阁待制、成都府知府。在嘉定初年,他被任命为湖南转运判官,并镇压了郴州(今湖南郴县)的瑶民起义。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今属陕西),在这个职位上,他实施了漕运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的政策,并提出了兵权和财权并列的问题。

宝庆元年(1225年),曹彦约被提升为兵部侍郎,后来又调任礼部侍郎。然而,他坚决辞去了兵部尚书的职位,最终以华文阁学士的身份退休。曹彦约去世后,被追谥为“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