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王辟之:一位廉洁勤政的官员
王辟之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任期间取得了卓越的政绩,使境内人民安居乐业。他以廉洁勤政、务实爱民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在1095年,王辟之被任命为忠州知州。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柔良政策,打击奸滑之徒,使境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一次,他的手下官吏受贿,有人在告发这个官吏时也将王辟之一并告了。然而,王辟之并未动摇,他对上级调查人员说:“白头老翁安能畏吏苛民耶?”这句话表达了他的清白和对老百姓的保护。最终,上级查明了事实真相,证明了王辟之的清白。
王辟之对古代先贤非常敬佩,他修建了“四贤祠”,以纪念曾经在忠州做官的刘晏、陆贽、李吉甫和白居易。他以这些名官为榜样,努力兴旧起废,廉洁勤政,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在1097年,王辟之从忠州任上致仕还乡。他回到家乡临淄后,选择隐居在渑水河畔,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渑水是临淄的一条河流,附近有着丰富的齐文化内涵。王辟之经常与朋友们在这里欢宴,畅谈风土人情和官场趣闻。他将这些故事整理成了《渑水燕谈录》十卷,成为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王辟之的廉洁勤政和对百姓的关怀,使他成为北宋时期备受尊敬的官员。他的政绩和退隐后的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辟之简介: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他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在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被任命为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废除了淫祠之屋,建立了伯夷叔齐庙,以表彰贵德尚贤的价值观。这一举动使他声名远扬。
除了以上信息,关于王辟之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目前没有具体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