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辟之的著述

著述
《渑水燕谈录》是一部由王辟之所著的十卷本小说。这本小说被收录在《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名书籍中,被归类为子部小说家类。

《渑水燕谈录》分为十七个类别,包括“帝德”、“谠论”和“名臣”等。在自序中,王辟之提到:“我闲暇时与贤者交谈,有所取者,我会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已经记下了三百六十多个事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提到:“经过考证,这本书记载了绍圣以前的各种杂事”,但是记载的事情“并不完全准确”。例如,“谁传佳句到幽都”这句诗原本是苏辙所作,但是被错误地归为张舜民的作品。柳永曾经因为在中宫献上《醉蓬莱》一词而被仁宗斥责,但是被错误地记为仁宗大为欣赏。

《渑水燕谈录》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名人之间的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物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由于记载的准确性存在问题,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可盲目接受书中的内容。

王辟之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他的贡献不可忽视。他通过与贤者的交谈,记录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事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然而,他也承认了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这也是他对读者的诚实和负责任的表现。

总的来说,《渑水燕谈录》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书籍。它记录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物思想的窗口。然而,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不可盲目接受书中的内容。同时,我们也要对王辟之的努力和诚实表示赞赏,他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尽管其中存在一些错误。

王辟之

王辟之简介: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他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在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被任命为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在任期间,他废除了淫祠之屋,建立了伯夷叔齐庙,以表彰贵德尚贤的价值观。这一举动使他声名远扬。

除了以上信息,关于王辟之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目前没有具体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