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鲜于枢是一位传世书法大家,他的作品约有四十件,主要以行草书为主,墨迹为主要材料。他的书法风格源自唐代书法,同时也受到东晋二王的影响。鲜于枢的书法功力扎实,擅长悬腕作字,喜欢使用狼毫笔,注重书法的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而他的草书则学习怀素的风格,并能够自创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明代王世桢曾评价鲜于枢说:“鲜于博学,负材气,貌伟而髯,类河朔伧父。余见其行草,往往以骨力胜,而乏姿态,略如其人,以故声称渐不敌赵吴兴。”这段评价中,王世桢认为鲜于枢虽然博学多才,气质雄伟,但在行草书方面,他的作品虽然有骨力,但缺乏姿态,略显平庸,因此逐渐不敌赵吴兴。
由于鲜于枢一生官位不高,经常闲居在家,他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除了书法专长外,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创作了许多诗词。他还擅长作曲,弹奏琴技高超,同时也精通文物鉴定。正是因为他广泛的艺术修养,并将之融入到书法中,鲜于枢才成为一位书法大家。他早年学习书法时,未能像古人那样有所领悟,直到有一次在野外看到两个人在泥淖中挽车,他才豁然开朗。他在写字时常常使用中锋回腕的技法,笔墨流畅自如,气势雄伟跌宕,尤其在酒酣之时,他的字迹更加奇特而生动。鲜于枢同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他的功力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著有《困学斋集》一书。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被誉为元代书坛的“巨擘”,并被称为“二妙”、“二杰”,但他的影响力稍逊于赵孟頫。
鲜于枢简介: 鲜于枢(1246-1302)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他晚年营室名为“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他的祖籍是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出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是汉族,有一种说法是他是大都(今北京)人,另一种说法是他是渔阳(今北京蓟县)人。他先后寓居扬州和杭州。
大德六年(1302年),鲜于枢担任太常典薄。在元世祖至元年间,他凭借才华被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来改任浙东省都事,晚年担任太常典簿。他热爱诗歌和古董,文名在当时很显赫,尤其在书法方面成就最为突出。明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词林英杰”之一百五十人。他的传记收录在《新元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