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
《石鼓歌》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墨宝。而鲜于枢所书的《石鼓歌》更是享有盛名,被推崇为国宝。
据了解,《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字文字,出土于唐初,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韩愈创作了《石鼓歌》,才使得这一刻字文字得到了彰显。韩愈的《石鼓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石鼓文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了国宝级的文物。
而鲜于枢的《石鼓歌》更是元代书坛巨擘,对后世草书的影响至深。他的草书风格中锋直下,稍敛毫芒,圆劲丰润,浑雄朴茂而凝重,充满了森严规矩的气息。据了解,这卷《石鼓歌》不仅是墨宝巨珍,更是书家法帖。据介绍,鲜于枢写的《石鼓歌》传世有两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而另一部则是本卷,是鲜于枢书法艺术成熟期的完美之作。这卷《石鼓歌》的纸墨完洁,比起“大都会本”的绝笔之作更加出色。
《石鼓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历史意义。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字文字,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韩愈和鲜于枢的创作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石鼓歌》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的创作和传世,不仅彰显了石鼓文的独特魅力,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珍视这一国宝级的文物,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精神,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鲜于枢简介: 鲜于枢(1246-1302)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他晚年营室名为“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他的祖籍是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出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是汉族,有一种说法是他是大都(今北京)人,另一种说法是他是渔阳(今北京蓟县)人。他先后寓居扬州和杭州。
大德六年(1302年),鲜于枢担任太常典薄。在元世祖至元年间,他凭借才华被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来改任浙东省都事,晚年担任太常典簿。他热爱诗歌和古董,文名在当时很显赫,尤其在书法方面成就最为突出。明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词林英杰”之一百五十人。他的传记收录在《新元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