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和诗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他在康熙年间应科举成为秀才,雍正十年成为举人,乾隆元年(1736)以丙辰科二甲进士的身份考中。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以政绩声名远扬。然而,由于与上级官员发生冲突,他最终辞官回家。
郑板桥一生都居住在扬州,并以书画为生。他擅长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诗词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独具一格。他的画作以花卉、木石为主题,尤其擅长描绘兰竹。他用焦墨挥毫描绘兰叶的细腻之处,运用草书的笔法,使画作既不过于杂乱,也不显得稀疏。他的书法也别具一格,楷、隶两种字体相互融合,自称为“六分半书”。他的印章也富有古朴的笔力和文雅的气息。
郑板桥为人疏放不羁,即使是作为进士被选为县令,他也更喜欢过着诗酒的生活。在调任潍县期间,他因为看到民众遭受饥荒而向上级请赈,却因此得罪了大官员,最终被罢免。他回到扬州后,声誉更加显赫。他沉迷于山水之间,与其他文人和僧侣一起游玩。他经常在酒廊和僧壁上写下丛兰和瘦石的题诗,观者无不赞叹不已。
郑板桥著有《板桥全集》,他亲自手书并刻版。他的画作以卖画为生,广受传颂。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他尤其擅长画兰竹,一生中画竹最多,其次是兰和石。他也画过松树和菊花,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兰竹图》。
郑板桥是清代文人画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和欣赏。他的艺术成就和个人魅力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郑燮简介: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他的名字是燮,字是克柔,是汉族,出生在江苏兴化。他的一生主要在扬州客居,以卖画为生。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都是独立的,被世人称为“三绝”。他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尤其是画竹,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成就非常突出。他还著有《板桥全集》。他曾经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中进士之后,他历任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的知县,以惠政著称。然而,因为他请愿救济饥民而得罪了上级官员,最终因病辞官回家。最后,他在176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