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
文达先生,字晓岚,是一位清代的藏书家、学者、文学家和目录学家。他的字还有春帆,晚年号石云,又有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等称号。他的谥号是文达。他出生在直隶河间府献县(今属河北)。
乾隆十九年(1754年),文达先生中进士,后来从翰林官一直升至礼部尚书的职位。然而,由于某些事情,他被贬到了乌鲁木齐。后来被释放回来后,他又被任命为编修,嘉庆年间他升至礼部尚书,并担任协办大学士和太子太保的职位。
1773年,文达先生开设了四库全书馆,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大学士刘统勋推荐他担任总纂官,从此,他的一生主要致力于这个项目。他首先从《永乐大典》中搜集散佚资料,与陆锡熊等人一起编纂成《四库全书》,并收藏在七阁之中。《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他被调到左部御史,然后又调到礼部尚书,被誉为乾嘉时代学术界的“泰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文达先生编纂的一部200卷的目录书,收录了3461种正式入库的书籍,还有6819种存目书籍,总计93500余卷。这部目录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初稿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完成。它概括了清乾隆以前,尤其是元代以前的古籍,对于保存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部目录书在目录学上有很大的影响,按照四部分类,下设44大类,每大类又有若干小类,小类下还有子目,是我国四部分类目录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后来又删节编成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
文达先生热爱收藏。他一生钟爱砚台,他的书斋被称为“九十九砚斋”。在乾隆年间,他以数千金购得琉璃厂书肆的古籍,其中包括许多明清禁书和未刊本。他将这些书籍收藏在他的“阅微草堂”书室中,他的好友桂馥亲自为他题写了“阅微草堂”四个字,这些字古朴而刚劲。《四库全书总目》记录了他进献的书籍有105种,存目的有41种。他的藏书上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钤印。他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诗文》等作品。
文达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藏书家,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目录学上的杰出代表,对于研究古籍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他的藏书收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古籍,展示了他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文达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藏书收藏都使他成为了乾嘉时代学术界的泰斗。
纪昀简介: 纪昀(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他生于清朝雍正年间,逝世于嘉庆年间。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政治人物,出生于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
纪昀以其敏捷聪明、好学上进而闻名,被誉为“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因此,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曾担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务,并且在乾隆年间担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最著名的作品是《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通俗的评论集,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这部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和独特的观点,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纪昀在1805年逝世后,被追赠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以表彰他在学术和政治上的杰出贡献。在文学作品和通俗评论中,他常被称为纪晓岚,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