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纪昀的早年经历非常丰富。他的祖籍是应天府上元县,传说他的家族是纪家边。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他的家族被命令迁往献县,人们称之为茶星始迁。纪昀的家族在献县安民里四甲籍,定居在景城镇,距离献县城东九十里。到了纪昀这一代,他的家族已经北迁了十四代。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纪昀在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出生,属龙。他是纪容舒的次子。在雍正五年(1727年),他开始在及孺爱先生那里上课,并在这一年第一次见到了父亲。雍正八年(1730年),他参加了童子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神童”的绰号。纪昀小时候住在景城东三里的崔尔庄。十一岁时,他随父亲入京,在云精舍读书。

清乾隆五年(1740年),年仅17岁的纪昀与邻县20岁的马氏结婚。纪昀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初入仕途时,清乾隆八年(1743年),他参加了科试,并获得了第一名。纪昀开始变得自满起来,同年他的长子纪汝佶出生。次年乾隆九年(1744年),他回乡参加乡试,但他所作的破题只考了个四等。

乾隆十二年(1747年),纪昀再次参加了顺天府乡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了解元的头衔。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春天,他参加了会试,但由于太过自负而未能进入进士的行列。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四月十六日,纪昀的母亲去世,他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乾隆十六年(1751年),纪昀因为守孝而未能参加当年的会试。次年,朝廷为庆祝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别开设了恩科,八月举行了会试,但纪昀因为刚刚解除孝服而没有参加。

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昀终于迎来了正科会试,他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之后是殿试,殿试结束后揭榜,纪昀考取了二甲第四名,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他被授予编修的职位,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纪昀在官场上的经历也非常丰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随驾到热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他被任命为英武殿纂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担任功臣馆总纂。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他成为国史馆总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被任命为方略。

诗人纪昀的照片
纪昀

纪昀简介: 纪昀(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他生于清朝雍正年间,逝世于嘉庆年间。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政治人物,出生于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

纪昀以其敏捷聪明、好学上进而闻名,被誉为“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因此,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曾担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务,并且在乾隆年间担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最著名的作品是《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通俗的评论集,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这部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风格和独特的观点,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纪昀在1805年逝世后,被追赠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以表彰他在学术和政治上的杰出贡献。在文学作品和通俗评论中,他常被称为纪晓岚,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