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的生平

生平
方文是明朝桐城方氏的后代,他是方大铉的长子,方德益的第13世孙。方大铉是万历进士,曾任户部主事,但在方文七岁时去世。方文的侄子方以智比他大一岁,两人在明代已经有了声名。然而,方文在明代只是一个诸生,没有机会出仕。随着朝代的更替,方文在清朝时以气节著称,靠着游食、卖卜、行医或者充当塾师为生。尽管如此,他的交游广泛,与名流们都有交往。

方文去世后葬于江宁的西单桥小山脚下的陈泗水家山,乙山辛向。关于他的大妇左氏,左光斗的女儿,生卒的情况不详,她葬在方文的家乡桐城龙眠山碾玉峡。方文的继配汪氏与他合葬在一起。他的侧室金氏葬在江宁的单桥萧家园。

方文自称嵞山,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嵞山集》,这个名字深含着他不忘故国的意思。他解释说:“嵞山在怀远县城外,周世宗望之,谓濠州有王者气。”果然,后来朱元璋在濠州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方文自称嵞山,就是不忘记大明王朝的存在。

方文作为明朝桐城方氏的后代,虽然没有机会出仕,但他以气节著称,靠着游食、卖卜、行医或者充当塾师为生。他的交游广泛,与朝野名流都有交往。他的诗集《嵞山集》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大明王朝的不忘。方文的墓地分布在江宁和桐城,他的家族在明代以仕官、治学而闻名于世。尽管方文没有成为官员,但他以自己的气节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诗人方文的照片
方文

方文简介: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出生于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他是方大铉的长子。明末时期,他是一位诸生,但没有进入清朝的官场,而是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他与复社、几社中的人交往,以气节自励。

方文早期的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作品多为苍老之作。后来,他专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他的作品明白如话,擅长叙事。早年他与钱澄之齐名,后来与方贞观、方世举一起被称为“桐城三诗家”。他的诗集有《嵞山集》。

方文于166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