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
方文是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嵞山集》和《四游草》中。《嵞山集》共有十二卷,而《四游草》则有四卷,分别是北游、徐杭游、鲁游和西江游。此外,他还有一部续集,共五卷,总共二十一卷。
方文的诗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甲申之变为界。在前期,他学习杜甫的风格,创作了许多苍老的作品。而在后期,他专注于学习白居易的诗风,他的作品明白如话,擅长叙事。他还创造了独特的“嵞山体”,在诗词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枝蔚评价方文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这句话意味着方文的诗歌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创作起来并不容易。陈维崧认为方文的诗“字字精工费剪裁,篇篇陶冶极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方文诗歌的精致和悲伤之情。李楷则称赞方文的诗“朴老真至”,纪映钟则认为他的诗“坚老纯熟,冲口而道,如父老话桑麻,不离平实,却自精微。”这些评价都表明方文的诗歌朴实、老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李明睿赞扬方文的诗歌“妙于序事”,他认为方文的诗歌能够巧妙地叙述事物。他说:“盖天下之景多同则情各异,情或同而事各异。尔止妙于序事,故其诗千态万状,无一字相同,良有以也。”这句话意味着方文的诗歌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描绘相同的景物,每一首诗都独特而不重复。
方文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杜甫和白居易的影响,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朴实、老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他善于叙事,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描绘相同的景物。方文的诗歌在诗词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广泛地赞誉和传颂。
方文简介: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出生于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他是方大铉的长子。明末时期,他是一位诸生,但没有进入清朝的官场,而是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他与复社、几社中的人交往,以气节自励。
方文早期的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作品多为苍老之作。后来,他专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他的作品明白如话,擅长叙事。早年他与钱澄之齐名,后来与方贞观、方世举一起被称为“桐城三诗家”。他的诗集有《嵞山集》。
方文于166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