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的诗作轶事

诗作轶事
方文在幼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当左光斗被任命为御史时,他回到了家乡。方大铉对左光斗非常友善,为他设宴款待。在宴会上,左光斗注意到方大铉身边有一个小男孩正在玩耍,他的眼神灵动,整个人都充满了灵气。左光斗知道这个小男孩就是方大铉的儿子方文,只有六岁。他便问方文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方文回答:“我经常读杜诗。”左光斗又问他是否能背诵《秋兴》这首诗,方文回答:“能,但请给我一杯酒。”方文拿起酒杯,放声吟诵。每当他吟诵完一篇,就喝一杯酒,一共吟诵了八篇。方文吟诵诗歌的音节激越,姿态优雅。左光斗惊喜不已,兴奋地掀起胡须起舞。他当即决定将自己的长女嫁给方文。果然,方文没有辜负左光斗的期望,他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名声传遍四方。他与方贞观、方世举一起被誉为“桐城三诗家”。

诗人方文的照片
方文

方文简介: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嵞山,原名孔文,字尔识,明亡后更名一耒,别号淮西山人、明农、忍冬,出生于安徽安庆府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他是方大铉的长子。明末时期,他是一位诸生,但没有进入清朝的官场,而是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他与复社、几社中的人交往,以气节自励。

方文早期的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作品多为苍老之作。后来,他专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他的作品明白如话,擅长叙事。早年他与钱澄之齐名,后来与方贞观、方世举一起被称为“桐城三诗家”。他的诗集有《嵞山集》。

方文于166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