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原文赏析

  • hǎo
    shí
    guāng
    ·
    bǎo
    piān
    gōng
    yàng
  • [
    táng
    dài
    ]
    lóng
  • bǎo
    piān
    gōng
    yàng
    lián
    liǎn
    nèn
    hóng
    xiāng
    meí
    dài
    zhāng
    chǎng
    huà
    tiān
    jiào
    bìn
    cháng
  • qīng
    guó
    mào
    jià
    yǒu
    qíng
    láng
    dāng
    nián
    shào
    hǎo
    shí
    guāng

原文: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相关标签:婉约爱情惜时好时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
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好时光:词牌为唐明皇李隆基所创。前后片各四句,共五十五字。前后片的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好时光》作为词牌名,有其固定的曲调,后世的文人多依据此固定的曲调而填词。
宝髻:插戴珠宝的发髻。偏宜:甚合。宫样:宫中流行的式样。
莲脸嫩:象莲花那样鲜艳娇嫩的脸。
体红香:体,即躯体,这里指女子的肌肤。红:红润。香:馥郁芳香。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眉黛即眉毛。张敞: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子画眉。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传为佳话。
倚:倚仗。倾国貌:极言妇女之美貌。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玄宗对宫中善于音律的女子的宠爱和关系。唐玄宗是一个热爱音乐的皇帝,因此对宫中擅长音律的女子非常欣赏。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女子的容貌和气质非常赞赏,甚至暗含着爱慕之意。这些女子并非泛泛之交,而是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然而,从后面的内容来看,他对这些女子的态度却完全像是朋友一般,虽然关心,但并没有爱恋之情。这种关系让人感到非常有趣,值得深思。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以描写女子的美丽为主题,强调了爱情不应只看外貌,而是要选择有情有义的郎君。词中通过描写女子的发髻和脸部来展现她的美艳过人。发髻被描述为“宝髻”,展示了女子的精致和讲究。而“偏宜官样”则表明她的气质非凡,宛如定制的一样。词中还提到了唐时妆饰风气以宫女为典范,因此“宫样”发型和服装代表了时尚和高贵。接下来,词人描写了女子的脸部,通过视觉上的脸嫩、眉长和嗅觉上的体香来衬托她青春可人的形象。特别是“天教入鬓长”一句,强调了女子的天生丽质。下阕则转入议论,指出这个女子因为自视甚高,很少有男子能够得到她的青睐。然而,词人认为真情可贵,青春短暂,因此郑重地呼吁选择有情有义的郎君。整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和对爱情的思考,表达了词人对真爱的追求和珍视。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隆基的照片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于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在位期间从712年至756年。

唐玄宗在位初期致力于拨乱反正,他任用了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经济繁荣,文化繁盛,被誉为唐朝的黄金时代。

然而,唐玄宗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他的政策失误和对安禄山等侫臣的重用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叛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动荡,也为唐朝的中衰埋下了伏笔。

756年,唐玄宗被迫禅位给李亨,尊其为太上皇。762年,唐玄宗因病逝世,享年77岁。他的去世标志着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是唐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开始。

猜您喜欢

琴台

唐代 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饮马长城窟行

魏晋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