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用纸做的围屏风,石头做的枕头,躺在竹床上多么凉爽。长时间举着书本,手已经疲惫,放下书本,逐渐进入长长的梦乡。
醒来后不知不觉地微笑,细细思考世事,突然听到几声清亮的渔笛在沧浪水上回旋。
注释:车盖亭是湖北安陆西北的地名。
书可能指蔡确的诗,其中有“卧展柴桑处士诗”的句子,也可能指陶渊明的诗集。
莞然是微笑的样子。
沧浪指的是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东南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
《夏日登车盖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蔡确在宋神宗时期的政治生涯。蔡确是一位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官员,他在元丰五年(1082年)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然而,不久之后,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在元祐元年(1086年),蔡确被罢免知陈州的职务。接着,在元祐二年(1087年),蔡确因为与他的弟弟蔡硕在“军器监之狱”中有牵连,被贬到湖北安陆的安州任职。在夏天的一天,蔡确登上车盖亭,写下了十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夏日登车盖亭》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贬官后的闲散生活和对隐居的向往。诗中描述了作者躺在纸屏遮挡的石枕、竹方床上,看了一会儿陶渊明的诗,感到倦怠后随手抛书,美美地睡了一觉。梦醒后,作者莞然独笑,意味着他从梦中领悟到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烟。他想到自己曾经是布衣平民,后来因为鸿运而成为丞相,但最终又谪居此地,如同大梦一场。于是他想到了归隐,而听到渔笛声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他的归隐之情。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酬张少府》相比,蔡确的这首诗更加委婉。王维的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意,而蔡确的诗则通过“莞然独笑”和“数声渔笛”来揭示主旨,更具有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这首诗的主旨是描写闲散生活,委婉抒发归隐之志。
《夏日登车盖亭》赏析详情»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宋臣。他于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后被调任州司理参军。当时,韩绛宣抚陕西,发现蔡确有文才,便荐举他到韩维的管辖下担任干右厢公事。
蔡确在干右厢公事期间表现出色,得到了韩维的赏识和信任。后来,蔡确被任命为开封府尹,负责管理和维护开封府的治安和秩序。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能力,得到了朝廷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蔡确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努力提高治安和社会秩序。他加强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严厉惩治了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的官员。同时,他也注重改善民生,推行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蔡确的政绩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他任职期间,北方辽国的势力不断扩张,对宋朝的边境造成了威胁。蔡确积极应对辽国的侵略,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能取得明显的战果。
1093年,蔡确因病去世,享年57岁。他的去世给宋朝政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使得开封府的治安和秩序出现了一定的动荡。然而,蔡确在开封府尹期间的执政成就和改革精神,仍然被后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