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永州盛夏的时节,人们总是像喝醉了酒一样想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在桌子上,沉沉地入睡。
中午独自睡觉时,感觉大地一片死寂,只有隔着竹林,能听到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
南州:指永州。
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隐几:凭倚在桌子上。《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北牖:北窗。
日午:中午。
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夏昼偶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夏日溽暑》是一首描写夏日午后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和人们在这种气候下的感受。诗的开头两句写出了诗人因为炎热而昏昏欲睡的情景,接着写出了四周的寂静,只有村童在竹林中捣臼煎烤茶叶的声音。整首诗简洁而精妙,通过描写炎热使人醉如酒的感觉,点出了夏日午后的宁静。山童敲茶的声音远而清脆,让人感受到清凉和解渴的意境。
诗的首句直接描写了夏日的气候特点,用“溽暑”形容了湿热的感觉,与北方的气候截然不同。而“醉如酒”则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这种炎热中的难熬感受。由于湿度大、温度高,人们感到闷热难耐,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充满张力,既叙述了情景,又抒发了情感。
接下来的三句描写了诗人在夏日午后的闲逸生活。第二句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因为炎热难耐,诗人打开北边的窗户,让丝丝凉意透进来;因为困乏不堪,诗人俯倚在桌案上大睡,睡得香甜而久远。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也没有一杯酒一首诗的欢乐,但是能够舒适地休息,心情愉悦,岂不快哉!接下来的三四句描写了诗人中午醒来时的环境,万籁俱寂,只有隔着竹林传来山村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通过对比有声与无声,诗人展现了夏日午后的宁静,给人一种空灵生动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闲逸的生活和宁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压抑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诗人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他渴望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然而,一些帮闲文人和画家却歪曲了诗人的苦衷,将他的作品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的样子,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诗人感到无奈和愤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精妙的描写,展现了夏日午后的炎热和宁静。诗人通过对比有声与无声,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既描绘了夏日的气候特点,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夏昼偶作》赏析详情»
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著名作品包括《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此外,他曾担任柳州刺史,因此也被称为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一起被认为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们被合称为“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柳宗元的诗歌和文学成就都非常杰出,他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时难分轩轾。
关于柳宗元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773年,逝世于8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