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原文赏析

  • leì
    jiāng
    yuè
    ·
    驿
    zhōng
    yán
    bié
    yǒu
    rén
  • [
    sòng
    dài
    ]
    dèng
    yǎn
  • shuǐ
    tiān
    kōng
    kuò
    hèn
    dōng
    fēng
    shì
    jiān
    yīng
    shǔ
    niǎo
    huā
    cán
    zhào
    rěn
    jiàn
    huāng
    chéng
    tuí
    tóng
    què
    chūn
    qíng
    jīn
    rén
    qiū
    leì
    hèn
    píng
    shuí
    xuě
    táng
    táng
    jiàn
    dǒu
    niú
    kōng
    rèn
    jié
  • xìn
    jiāng
    hǎi
    shēng
    nán
    xíng
    wàn
    shǔ
    biǎn
    zhōu
    zhèng
    weí
    ōu
    méng
    liú
    zuì
    yǎn
    kàn
    tāo
    shēng
    yún
    miè
    zhù
    tūn
    yíng
    huí
    zǒu
    qiān
    chōng
    guàn
    bàn
    rén
    meì
    qín
    huái
    yìng
    shì
    yuè

原文: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相关标签:爱国咏史怀古惜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注释:
金人:谓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指铜人泪下)
堂堂剑气:指灵剑奇气,上冲斗牛,得水化龙事。(指剑气凌厉)
斗牛:二十八宿之斗、牛二宿也。斗音抖,南斗,非北斗七星之谓也。(指南斗星宿)
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指蔺相如睨柱吞嬴)
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指诸葛亮用计吓退司马懿)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南宋祥兴元年(1278),当时文天祥和邓剡被押送到燕京(元朝的首都)的途中。文天祥是南宋的抗元将领,但在这一年他战败被俘。而邓剡是文天祥的同乡好友,他在南宋最后的厓山行朝覆灭后也被俘。两人被囚禁在一起,并一同被押解北上元朝京都。然而在到达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就医,而文天祥则继续北上。在临别之际,文天祥深感离别之苦,因此写下了这首词作《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来送给他的好友邓剡,以表达他的壮行之情。这首词应该是文天祥在《酹江月》的基础上创作的,是为了与邓剡的离别而唱和的作品。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围绕文天祥的词《驿中言别友人》展开。首先,从词题来看,文天祥的地位高峻,是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地位高于众人,因此他用“友人”来称呼邓剡,表达了他对邓剡的亲近之情。其次,从风格上看,这首词与文天祥晚年的诗词风格一致,充满了血泪交迸、辞情哀苦、意气激昂的情感。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词人。再次,从语意上看,这首词与文天祥的生平经历相符。词中描述了文天祥自己的往事,他在被元军扣留后成功逃脱,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南方,再次举起抗元义旗。这表达了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展现了他宁死不屈的抗战意志。总的来说,这首词体现了文天祥的高峻地位、独特的词风以及他的英勇抗战精神。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邓剡的照片
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和词作家,被誉为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

邓剡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他们三人在书院中共同学习,相互影响。邓剡以才情出众而闻名,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邓剡在文天祥被贬谪期间,为他撰写了传记,记录了文天祥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这使得邓剡成为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除了为文天祥作传,邓剡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描绘了南宋末年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邓剡的诗词作品以其深情和豪放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众的关怀。他的词作品也广泛流传,被后人称为“邓词”。

邓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他在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担忧。他在1303年去世,结束了他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一生。

猜您喜欢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金陵晚望

唐代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指南录后序

宋代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