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原文赏析

  • qiū
  • [
    táng
    dài
    ]
    zhāng
    zhòng
  • dīng
    dīng
    lòu
    shuǐ
    cháng
    màn
    màn
    qīng
    yún
    lòu
    yuè
    guāng
  • qiū
    àn
    chóng
    tōng
    xiǎng
    zhēng
    weì
    feī
    shuāng

原文: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相关标签:秋天闺怨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漏壶的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无边无际的薄云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给出征在外的丈夫准备的寒衣还未寄出,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暗虫:暗处的秋虫。
通夕:整晚,通宵。
响:鸣叫。
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寄:寄送,寄达。
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秋夜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张仲素是唐代文学家,他在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考中进士,并且在科举考试中也获得了博学宏词科的成绩。之后,他被派往武宁军从事工作。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边关战士们征夫离人时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这些战士们在边境守卫的任务中,常常需要长时间离开家人和亲人,这使得他们在秋夜中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张仲素深感战士们的辛苦和痛苦,于是他写下了《秋夜曲》这首诗。

《秋夜曲》是一首表达了战士们离别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凉爽,以及战士们在这样的夜晚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情。诗中的每一句都流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在边境守卫的艰辛和牺牲。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战士们在边关征战中的艰辛和忧伤。张仲素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将这些战士们的思念之情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敬意和同情,也唤起了读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秋夜曲》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描写,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战士们的辛苦和牺牲,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这首诗通过艺术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战士们在边关征战中的苦痛和思念,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家乡和亲人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秋夜曲》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秋夜曲》进行解读和分析。诗中通过描写一个思妇在失眠的长夜里的心情和所见所闻,表达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首先,诗中描述了思妇听着计时的漏壶滴水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心急地想着夜晚为什么这么长。她无聊地抬头望向天空,看到无边无际的轻云缓慢地移动,月亮时隐时现。这些描写加重了思妇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同时也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

其次,诗中提到在失眠的长夜里,秋虫通宵不停地鸣叫。这里的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诗中的“通夕”一词表达了秋虫鸣叫的时间之长,也暗示了思妇通宵未眠。而“逼”字的运用则巧妙地衬托出思妇的寂寞和孤独,同时也引出了思妇对丈夫没有寒衣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则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向老天爷求告,同时也命令上天,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情。

最后,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以情取景,但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无法知道全诗的主旨和主人公是谁。而最后一句“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则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即诗人要表达的是思妇内心深情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篇赏析对《秋夜曲》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诗中所表达的思妇的孤独、思念和深情。同时,也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秋夜曲》赏析详情»

赏析二

丝弦。通过描写女子在秋夜中的思念和对丈夫的深情,诗人表达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和呼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叠词运用,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渴望。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女主人公的情感与秋夜的寂静和清冷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秋夜曲》赏析二详情»

唐代诗人张仲素的照片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是唐代诗人,字绘之,出生于符离(今安徽宿州),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他在贞元十四年(798年)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成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他担任司勋员外郎,后来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最后迁为中书舍人。

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尤其擅长描写思妇的心情。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和委婉动人的情感,如《春闺思》中的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以及《秋闺思》中的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这些作品刻画了女子在闺房中的思念之情。

除了乐府诗,张仲素还创作了一些慷慨激昂的作品,如《塞下曲》等。这些作品语言豪迈,表达了对边防将士战斗精神的赞美。

关于张仲素的生平和作品,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补充。

猜您喜欢

扫花游·秋声

宋代 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声声慢·秋声

宋代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