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原文赏析

  • fèng
    yuán
    qún
    chén
    bǎi
    yìng
    zhì
  • [
    táng
    dài
    ]
    zhào
    yàn
    zhāo
  • diāo
    liáng
    cái
    feī
    gòu
    shà
    cái
  • dàn
    jiāng
    qiān
    suì
    cháng
    fèng
    wàn
    nián
    beī

原文: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相关标签:春节

译文及注释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雕梁:梁,支撑屋顶的横木。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千岁:跟皇帝同一个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器(qì):指器物、工具。
乏(fá):缺乏、不足。
雕(diāo):雕刻、装饰。
梁(liáng):房屋的横木。
构(gòu):构造、建筑。
厦(shà):房屋、建筑物。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将(jiāng):将要、将会。
千岁(qiān suì):指皇帝的亲属。
叶(yè):指献上、奉献。
常(cháng):经常、常常。
奉(fèng):献上、供奉。
万年(wàn nián):永远、长久。
杯(bēi):指酒杯、器皿。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雕梁(diāo liáng):指房屋中用于支撑屋顶的横木,通常是最大的梁。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常常被用来进行华丽的彩绘装饰。在古代建筑中,雕梁往往是房屋的重要装饰元素之一。

千岁:指与皇帝同一个家族的男性成员,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这些人通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在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千岁一词源于古代对长寿的祝福,意味着这些人具有长寿的福气和地位。

综上所述,雕梁是指房屋中用于支撑屋顶的横木,同时也是房屋华丽彩绘装饰的重要元素。而千岁则指与皇帝同一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他们通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注释详情»

赏析

赵彦昭的这首五排诗以其雄劲的笔触而闻名。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将元日赐群臣柏叶的艺术概括展现出来。他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中融入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既雄浑深远,又激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诗人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展现了元日赐群臣柏叶的盛况。他以雄劲的笔触描绘了元日的繁忙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中描述了群臣们接受柏叶的场景,以及他们对这一荣誉的喜悦之情。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心安排,诗人将元日的庄严和喜庆感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一特殊日子的重要性和庄重氛围。

其次,诗人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他通过描绘元日赐群臣柏叶的场景,展示了皇帝的慈爱和对臣民的赏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盛况的赞美之情。他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群臣们接受柏叶时的喜悦和自豪,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此外,诗人还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繁荣的期望。通过将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总的来说,赵彦昭的这首五排诗以其雄劲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而著名。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诗人创造了一个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世界。诗歌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元日赐群臣柏叶的盛况,还能够思考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赏析详情»

赵彦昭

赵彦昭(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他年少时就展现出豪迈的气质和秀爽的风骨。后来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南部尉,之后历任左台监察御史。在中宗时期,他多次晋升,最终成为中书侍郎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即位后,他被派往宋州担任刺史。之后他进入吏部担任侍郎,后来又调任刑部尚书,并被封为耿国公。不久后,他被贬为江州别驾,最终去世。赵彦昭所作的诗歌被收录在《全唐诗录》中,并传世至今。

猜您喜欢

馈岁 / 别岁 / 守岁

宋代 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高阳台·除夜

宋代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代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