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
译文:秋天的声音低沉而阻塞,边境的气息凝重如霜的光气。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入望:进入视野。赊:长,远。
译文:在九月的日子登上高处,群山远远地进入视野。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
译文:深青色的芦苇依然生长在碧绿的水中,绿色的酒与黄色的花相对。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译文:天鹅归去了哪里,长长的天空中落下了霞光。
《原州九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始置,因治高平城,盖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辖今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注释:
1. 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2. 塞笳:塞外的胡笳。
3. 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
4. 入望:进入视野。
5. 赊(shē):长,远。
6. 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
7. 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原州九日》注释详情»
赵时春(1509年—1567年),字景仁,号浚谷,是平凉人。他在读书方面非常擅长,记忆力强,文章风格豪放,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他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以及《平凉府志》,这两部作品都被收录在《四库总目》中,广为流传。
赵时春在华亭居住了很多年,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歌作品。其中包括《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赵时春的生平和死亡年份分别是1509年和1567年。他的文学才华和作品对于当时的文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