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对月歌》原文赏析

  • jiǔ
    duì
    yuè
  • [
    míng
    dài
    ]
    táng
    yín
  • bái
    qián
    shí
    yuán
    yǒu
    yuè
    weí
    yǒu
    bái
    shī
    néng
    shuō
  • bái
    jīn
    xiān
    yuè
    zài
    qīng
    tiān
    yuán
    quē
  • jīn
    rén
    yóu
    bái
    shī
    míng
    yuè
    hái
    bái
    shí
  • xué
    bái
    duì
    míng
    yuè
    bái
    míng
    yuè
    ān
    néng
    zhī
  • bái
    néng
    shī
    néng
    jiǔ
    jīn
    bǎi
    beī
    qiān
    shǒu
  • kuì
    suī
    bái
    cái
    liào
    yìng
    yuè
    xián
    chǒu
  • dēng
    tiān
    chuán
    shàng
    cháng
    ān
    mián
  • chéng
    wài
    máo
    wàn
    shù
    meí
    huā
    yuè
    mǎn
    tiān
    (
    meí
    huā
    zuò
    táo
    huā
    )

原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相关标签:写人对月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月亮在李白之前就存在,但只有李白的诗歌描写月亮最出色。
如今李白已经去世成仙,明月在天上已经经历了多少圆缺?
今天的人们仍然吟唱着李白的诗歌,明月也依然如同李白生前一样。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但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知道呢?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而我现在也喝百杯酒写千首诗。
虽然我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我想明月应该不会嫌弃我陋丑。
我从未登上过天子的船,也从未去过长安城休息。
我住在苏州城外的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洒满天空。

注释: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把酒对月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意。公元1507年,也就是明武宗正德一年,唐伯虎在苏州城内的桃花坞筑起了一座名为桃花庵的小屋。

桃花庵位于苏州城内,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里,唐伯虎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常常聚在一起,畅饮畅谈,追求自由和快乐。他们蔑视世俗的束缚,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桃花庵的日子里,唐伯虎创作了一首名为《桃花庵歌》的歌曲。这首歌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以及对世俗规范和束缚的不屑一顾。歌中的歌词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唐伯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桃花庵歌成为了唐伯虎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他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的象征。这首歌不仅展现了唐伯虎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叛态度。通过这首歌,唐伯虎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观和生活态度,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把酒对月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视功名如粪土而以诗酒自娱,不拘礼法的豪迈情怀。诗中首先赞颂了李白善于描绘明月的才华,称赞他的诗至今仍有人吟诵。接着表达了向李白学习的愿望,特别是学习他饮酒赋诗的狂放性格。最后,作者自谦自己没有李白那样的诗才,但仍希望像李白一样,不追求功名,藐视权贵。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李白的崇敬和对自由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

诗中的题目“把酒对月”原本是李白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热爱月亮,他的诗歌中经常描绘明月,广受欢迎。这首诗一开始就以自傲的口吻,推崇李白,认为只有李白的诗才能真正表达出月亮的美。“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只有具备这样的气概,才能歌咏李白。这里所称赞的“李白诗”,主要指的是《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的这首诗,主要受到李白诗句的影响,但他在诗中将李白与明月对比,创造了李白无法写出的情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一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一句,则是作者的新意。月亮固然有阴晴圆缺,但它始终存在,而诗仙却无法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话间接表达了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的意思。这种调子是李白的,但新意则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在李白和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没有这个“我”,就失去了李白的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然无法知道,但月亮能知道。于是作者引用李白的形容自己:“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的风度,表现出作者的胆量和自信,并非狂妄自大。接下来的一转一合非常恰当:“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自知之明,后一句则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这让人联想到辛弃疾的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不会感到反感,反而容易接受。就像谢灵运说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把酒对月歌》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唐寅的照片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

据传,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都有出色的才华。他的诗文才华横溢,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之一,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他的画作也非常有名,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

唐寅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他善于运用墨色和水墨技法,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他的画作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艺术方面的成就,唐寅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玩世不恭,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经常游历各地,结交各种人物。他的人生态度和作品中的个性特点相呼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寅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但他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才华和个性使他成为明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猜您喜欢

玉芙蓉·雨窗小咏

明代 沈自晋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
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
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北风行

明代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同张滑县登清风楼

明代 李攀龙

层楼落日倚蹉跎,明府高轩载酒过。
槛外秋阴开大陆,帘前树色散漳河。
关门紫气临燕满,风雨青山入晋多。
我醉欲裁王粲赋,故园戎马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