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泽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夜以继日独自悲秋。
注释: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竟夕:整个晚上。
《楚江怀古三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楚江怀古三首》是马戴在大中初年写下的一组诗歌作品。当时,马戴原本在山西太原幕府担任掌书记,但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为龙阳尉,被迫离开北方来到江南。他来到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也因为身世的变迁而感慨万分。在这种情境下,他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组诗歌作品。
这组诗歌作品以楚江为背景,表达了马戴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楚江是指湘江,它是中国南方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楚国的母亲河。马戴在这里感受到了楚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他追慕前贤,思考自己的人生境遇。
这组诗歌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江的美景,如湘江的波光粼粼、洞庭湖的波涛汹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马戴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对自己被贬的遭遇的无奈和悲伤。
这组诗歌作品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马戴对楚江的热爱和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它不仅是马戴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展示了马戴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楚江怀古三首》创作背景详情»
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整首诗以清微婉约的笔调,将诗人内心的悲伤忧苦与对屈原的爱慕缅怀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氛围。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悲凉落寞相呼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忧伤情怀。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湘江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爱慕和缅怀之情。诗中提到了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和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这些景物仿佛唤起了诗人对屈原的思念。诗人用“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来形容自己,将自己与屈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的明月和夹泻着乱流的苍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单离索和撩乱彷徨。明月和乱流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使整首诗更加凄美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清微婉约的笔调,将诗人对屈原的爱慕和缅怀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秋暮景象、湘江景物和明月乱流的景象,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孤独。整首诗以清微婉约的笔调,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江怀古三首》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