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秋居》原文赏析

  • shàng
    qiū
  • [
    táng
    dài
    ]
    dài
  • yuán
    fēng
    dìng
    wǎn
    jiàn
    yàn
    xíng
    pín
  • luò
    xiāng
    shù
    hán
    dēng
    rén
  • kōng
    yuán
    bái
    lòu
    sēng
    lín
  • jiāo
    feī
    jiǔ
    nián
    zhì
    shēn

原文: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秋天孤独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细雨初定,我在灞原上看到雁群南飞不停。
面对他乡的树木落叶纷纷,寒夜里孤灯照亮着我一个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滴落,只有我一个人与野僧为邻。
我已经寄居在这荒凉的郊居很久了,何时才能为国家尽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家效力尽力。 《灞上秋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作者在京城的寄居生活。作者来到京城后,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只能困居在灞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中,作者感受到了秋节的变换,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世落寞。为了慰藉自己内心的愁情,作者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来到京城后,原本期待能够有所发展,然而现实却让他失望。他没有找到进身的机会,只能在灞上寄居。这个地方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没有亲友相伴,孤独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感受到了秋节的变换。

秋节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季节,大自然的景色也随之而变。树叶由绿转黄,温度逐渐降低,人们的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沉郁。作者通过观察秋节的变换,与自己的身世相对照,感受到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作者决定通过诗歌来慰藉自己的愁情。他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借助诗歌的力量来寻找一丝安慰。这首诗可能是他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也可能是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作者在京城寄居的困境和内心的愁情。通过观察秋节的变换,作者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这篇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灞上秋居》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孤僧。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一种闭门寥落的感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篇构思巧妙,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灞上秋居》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马戴的照片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清代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崇义里滞雨

唐代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踏莎行·碧海无波

宋代 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