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这首诗是由中唐时期的诗僧贾岛创作的,但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贾岛在山中寻访一位隐者,但遗憾的是未能与他相遇。关于这位隐者的身份,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这首诗是贾岛在未能与隐者相见的情况下,对此次经历的感悟和思考所作。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创作背景详情»
贾岛的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才华。诗中通过问答的方式,将情感逐渐深化,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首先,诗中使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通过童子的回答来暗示了松下的问题。这种省略的表达方式,使诗句更加简练,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其次,诗中的抒情特色在平淡中见深沉。诗人在询问师傅的行踪时,情感轻快,充满希望;而当得知师傅在山中采药时,情感一落千丈,失望油然而生;然而在童子告知师傅仍在山中时,又重新萌生了一线希望;最后,当童子说“云深不知处”时,诗人感到无奈和迷茫。这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诗中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也值得注意。诗中描绘了郁郁青松和悠悠白云,这种青与白的对比,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自然的形象和恰到好处的色彩,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贾岛的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才华。这首诗通过问答的方式,将情感逐渐深化,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同时,诗中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也增加了诗歌的魅力。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鉴赏详情»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是汉族。早年他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贾岛在洛阳的时候,因为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他写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了他的才华。之后,贾岛受到韩愈的教导,并决定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多次考试都没有中第。
在唐文宗的时候,贾岛受到排挤,被贬做长江主簿。后来,唐武宗会昌年初,他被任命为普州司仓参军,但在未上任时因病去世。
贾岛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深度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作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影响,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一颗明星。